可经过朝代交替,后随朝的动荡,天下人丁不旺,朝廷税收不足。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没有人认为可以轻易的解决。
不然的话,满朝文武也不会每天打嘴仗,李二也不会整天头痛了。
“嗯,朕知道了!”
李二看了看李承乾道:“你写个折子,回头朕看看!”
他这是给李承乾一个台阶下,免得儿子出丑。
储君也是君,未来的君,面子要留!
长孙无忌赶紧出来打圆场,让李承乾回去洗个澡,好好的琢磨琢磨,详细的写下来,然后在朝堂上讨论。
群臣莞尔,见到这个情况赶紧告罪,提前离开。
都是老江湖了,都懂!
李二也走了。
李承乾给气着了都,一颗心肝差点凉透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都不信呢?”
“写就写!”
李承乾气呼呼的回去,洗了个澡,然后来到甘露殿。
此时,他还没有忘记带着马蹄铁。
所以,当林三七看到书桌上的东西时,愣是小震惊了一下。
现场,还是那个配置。
李承乾开始写详细的奏折。
林三七在一边候着,看到李承乾正儿经的写东西,就没有多关注。
不多时,李承乾心有成足的写好了奏折。
本来,李承乾想要走掉的,直接去找李二。
可他一转眼,想到了早上还有赈灾的事情。
目前,朝廷最大的开支就是两项。
一个就是兵部的军马问题,还有一个是赈灾。
现在,战马的问题被马蹄铁解决了,那么赈灾呢?
李承乾拿起笔,再次装作漫无目的的写写画画,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林三七忍不住瞥了眼李承乾写的东西,都是关于水灾啊、灾民啊以及河道神马的。
说白了,就是朝廷没钱赈灾了。
林三七看着李承乾脸都抽成了菊花,不禁乐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看把你难得!】
【老祖宗早就有了先例,以工代赈啊,《晏子》没读过吗?】
嗯...《晏子春秋》?
李承乾当时眼睛就亮了。
他听到“以工代赈”四个字,就已经被触动了。
再加上书名,李承乾要是还不明白的话,那就真的成了猪了。
“人才,这里真的有个人才!”
“这件事,不可声张,嘻嘻!”
“万一,让李泰他们发现了,可就不好了!”
李承乾笑眯眯的起身,环顾一下四周。
此时的他,心里已经有了那个“人才”的怀疑目标。
只有林三七距离他最近,最可能看到他写什么!
李承乾不动声色的收好奏折,然后顺手抽了一本书走掉了。
林三七一看书名,眼中若有所思。
李承乾走后,林三七觉得事情有点不对。
他想到了《晏子春秋》,而李承乾恰好拿的就是那本书...
“不会这么巧吧?”
“一定要苟住啊,腰缠万贯还远着呢...”
......
第二天,李承乾等着朝堂上所有人吵完了,即将退朝的时候,稳稳的站出来。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