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皇帝朱元璋登基七日。
有天降祥瑞,皇宫内院紫气东升。
青田居士刘伯温断言,文曲星下凡,就生在皇家。
正巧皇三子朱桐游玩而出,刘伯温料定朱桐为圣人降世。
自此三皇子朱桐拜师刘伯温,藏在民间。
只待有朝一日,朱桐归来之时,能叫那儒道大兴。
……
洪武十年。
眨眼间已过了九年有余,朱桐已然十七岁了。
青田居士,刘伯温府邸。
“师傅,你别老说我是什么文曲星下凡。”
朱桐半躺上石椅,随手捡起一本书盖住自己脸旁。
“这些东西在我看来,只用两个字就能形容,迂腐。”
刘伯温坐在一旁,听这话,脸快黑成一条线。
“不可胡言。”
“圣人之书自有圣人道理。你年纪尚浅,终有一日会懂得其中道理。”
“好好好。”朱桐翘起二郎腿,悠哉唱起小曲来。
今年已经是他穿越过来的第个年头。
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但也算舒坦。
年前觉醒签到系统,现如今他已然获得了不少东西。
像四书五经。
像唐诗宋词。
像文学典籍。
这些东西,朱桐基本上是张口就来。
也正是因为这层缘故,周围人更把他视作天才,时不时叫他文曲星下凡。
“师傅,我什么时候才能考取功名。”
“男儿有志在四方,总则在您这一亩三分地,我施展不开。”
另一边传来了刘伯温嘿嘿的笑声。
每次朱桐问到这个问题,他总是打着马虎眼。
“时机未到,时机未到,再等等。”
刘伯温并没有告诉朱桐他的真实身份。
在刘伯温眼中,皇子这种东西远没有圣人来的重要。
如果朱桐能在儒道中达到圣人境界,那比当个皇子什么的只当一万倍。
可惜了,这孩子虽然有惊天地的才学,可心境始终差那么点。
要想成为儒道之圣,再兴华夏千年儒道,没有一颗儒心,那是万万不行的。
“您老自个呆着吧。”
“这院子里实在闷得慌,我去城中走走。”
撂下这么一句话,不等刘伯温同意,朱桐已经出了门。
今天的应天府里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似是有什么喜事。
顺着人潮溪流,朱桐一路往最中心地方去。
数以万计的百姓们比肩接踵,拥挤的不可开交。
混乱中有人吆喝。“长阳公主今日选婿!”
“无意者退避!”
几千人听到声音更像发了疯似的,挤在那楼台面前,眼巴巴盯着绣球。
被人群裹挟着的朱桐,努力挣扎着想要出去,却怎么都挤不开一个缺口。
“让让。”
“兄台,让让。”
可奈何驸马的诱惑实在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