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中国史 > 第四篇 近世史

第四篇 近世史(2 / 2)

南渤利 在哑齐之西。

阿鲁(一名哑鲁) 如今的亚罗亚群岛(在苏门答腊、马来半岛之间)。

柔佛 如今马来半岛南端。

丁机宜 同上。

巴喇西 未详。

古里 如今印度的科利库特尔。

柯枝 如今印度的可陈。

大小葛兰 如今印度的固兰。

锡兰山 如今的锡兰岛。

榜葛剌 如今的孟加拉国。

沼纳朴儿 榜葛剌西。

祖法儿 如今阿拉伯半岛的设黑尔。

木骨都束 如今非洲的东岸。

不剌哇 同上。

竹步 同上。

阿丹 如今的亚丁。

剌撒 在如今阿拉伯半岛马利尔拉附近。

麻林 未详。

忽鲁谟斯 如今波斯湾外的和尔木斯。

溜山 未详。《明史》说“在锡兰南,顺风七昼夜可至”。

以下四国,都应当在如今印度洋中,但不能确指其地。

南巫里

加异勒

甘巴里

忽兰丹 未详。

沙里湾尼 未详。

底里《明史》说“地近沼纳朴儿”,或即特里。

千里达 未详。

失剌比 未详。

古里班卒 未详。

剌泥 未详。

白黑葛达 报达。

以上诸国,有当明初一通朝贡,后来就不来的;也有朝贡终明之世的;又间有招谕不服,威之以兵的。中国人到南洋去经商做工的,实在不少。《明史》虽无确实的记载,然而诸国传中,也隐约可见。惜乎限于篇幅,不能一一摘出详考。读者诸君,可自取原书披览。其在海外作“蛮夷大长”的,也大有其人。据《明史》所载:则有吕宋的潘和五,婆罗的王,瓜哇新邨的村主,三佛齐的梁道明、陈祖义。然而实际一定还不止此,不过都湮不传罢了(近人新会梁氏,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除根据《明史》外,又有得诸口碑的:戴燕国王吴元盛,昆甸国王罗大,柔佛的叶来,沙剌的嘉应人,共四人)。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事在公元1493年。上距郑和的航行南洋,凡八十八年。从此以后,西洋人接踵东航,南洋的形势,就一变了。所以明代和南洋的交通,要算是南洋诸国,对于我畏威怀德最后的历史。

第二节 瓦剌的强盛

明朝的国威,虽以成祖时为最盛,而一切失当的措置,也起于成祖时,到后来就深受其累。先是太祖时,元朝大宁路(属辽阳行省)的北境来降。太祖即其地,分设泰宁、朵颜、福余三卫(在如今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三卫之中,唯朵颜地险而兵强。当时边外诸卫,都隶北平行都司。宁王权,居大宁以节制之(大宁,在如今河北承德市道隆化县境)。成祖起兵,恐宁王议其后,袭而执之。又以兀良哈(如今的乌梁海)兵从征,颇得其力。即位之后,就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治保定。把大宁地方,送给兀良哈。于是明初所设的开平卫(元朝的上都),势孤援绝。宣宗时,不得不徙治独石,既不能控制漠南,又不能辅翼辽西。北边的形势,就大弱,这是明朝对于边防上最大的失策(参看第三章)。又安南地方,虽然一时为明朝所取,然而措置得也并不得法——安南这时候,自立已数百年,一时不容易和中国融合。而成祖末年,奉使的中官,又颇有婪索的事情。于是交人黎利,乘机创乱。宣宗时,命王通、柳升讨之,大败。宣宗就弃掉其地,于是安南和中国,合并了不满二十年,又分立了。所谓瓦剌,就是元初的干亦剌,如今译作卫拉特。元朝灭亡的时候,强臣猛可帖木儿据其部。猛可帖木儿死后,分而为三:其酋长一名马哈木(成祖初年来降,封为顺宁王),一名太平(同上封贤义王),一名把秃孛罗(同上封安乐王)。成祖初年,来降,后渐桀骜。公元1503年,成祖曾亲征破之。后马哈木死,子脱欢强盛,杀太平把秃孛罗,并三部为一(又杀鞑靼的阿鲁台)。想要自立做可汗,手下的人不愿意,脱欢乃迎立元朝后裔脱脱不花,自为丞相。脱欢死后,子也先嗣,声势更盛。朵颜三卫之地,亦为其所胁服。先是太祖定制,内侍不得读书,不准和外廷交通。成祖起兵,因宦官密告京师虚实,才决意南下。南下的时候,宦官又多逃入北军,报告机密。成祖深以为忠。即位之后,就开书堂于内府,选翰林官入内教习。又命随诸将出镇。设京营提督,使之监军。立了个东厂,叫他剌探外事(参看《明史》卷九十五)。于是宦官权势渐重。英宗即位,年方九岁,宠用司礼太监王振,一切事情,都委托他。王振特好用兵,叫王骥、蒋贵兴大兵去征麓川(见第八章第一节),已经弄得劳民伤财。公元1449年,也先入寇。王振又怂恿英宗亲征。到大同,知不能敌,急急班师,王振家在蔚州,起初要想邀英宗临幸其家,从紫荆关入。后来又变计走居庸关,到土木堡(在如今河北怀来县的西边),为也先所追及。诸军大溃,英宗遂为也先所执(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这时候,群臣多主张迁都。幸而侍郎于谦,力持不可。以太后命,奉王监国。旋即位,是为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也先挟太上皇从紫荆关入,攻京城。于谦督率石亨等,力战却之。谦用重兵守宣府大同,也先屡入寇。都不得志。1450年,遂奉上皇还。

也先既立脱脱不花,后来又互相猜忌,治兵相攻。脱脱不花为也先所杀,也先自立为可汗(公元1453年),旋又为阿剌知院所杀(公元1455年)。于是瓦剌部落分散。鞑靼部长孛来,杀阿剌,立脱脱不花的儿子麻儿可儿,号为小王子。麻儿可儿死后,众共立马占可儿吉思。为孛来所弑。鞑靼部长毛里孩,又杀孛来,更立“他可汗”。又有唤做斡罗出的,和毛里孩互相仇杀。先是鞑靼的入寇,或在辽东,或在宣府大同,或在宁夏、庄浪(如今甘肃的庄浪县)、甘肃,去来无常,为患不久。英宗天顺间(公元1457至公元1464年),斡罗出才入据河套,和别部长李鲁乃合。宪宗成化间(公元1465至公元1487年),则孛来、小王子、毛里孩,先后皆至,为患益深。孛来死后,其患乃稍衰。又有一个唤作满鲁都的,继之而至,以别部长癿加恩兰为太师(满鲁都乃癿加恩兰之婿)。公元1473年,为王越所袭破。后来癿加恩兰为其下所杀,满鲁都亦死,边境才渐渐安稳。总而言之:从宪宗以前,是个鞑靼、瓦剌,互相争夺的世界。北族自己不能统一,所以不能十分强盛,到达延汗出来,而形势又一变了。

第三节 蒙古的再兴

上节所记鞑靼、瓦剌的事情,都系根据《明史》。至《源流考》所载,则与此又异。《源流考》固然是疏舛百出的,然而除此以外,别无可据。这达延汗中兴的事情,就是现在的蒙族,所以分布成功如此状态的根源,又不能置诸不论。而《源流考》和《明史》,二者又无从折中比附,所以现在不避重复,将《源流考》所记,略为叙述于下。《源流考》记顺帝以后,蒙古大汗的世次。

额勒伯克汗听了浩海达裕的话,杀哈尔古楚克,而取其妻洪郭斡拜济(洪郭斡,就是翁吉喇的异译)。洪郭斡拜济怨浩海达裕,谮杀之。而额勒伯克汗,又派浩海达裕的儿子巴图拉,管领四卫拉特。卫拉特的乌格齐哈什哈不服,汗与巴图拉议杀之。乌格齐哈什哈就弑汗,乙未年(永乐十三年),又杀巴图拉。这一年,乌格齐哈什哈亦卒,子额色库立。洪郭斡拜济归额勒伯克汗时,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归额勒伯克汗四个月后,而汗被弑,又给乌格齐哈什哈抢去;三个月而生一子,名曰阿寨。又有一个乌格德勒库,是服役于巴图拉的。巴图拉叫他“负筐拾粪”,就取“负筐之义”,名之曰阿鲁克台(《明史》的阿鲁台)。乙巳年(仁宗洪熙元年),额色库卒,其妻萨穆尔福晋,把这三个人流放。这时候,科尔沁阿岱台吉,已得蒙古遗众。三人同往依之。阿岱既得洪郭斡,遂即汗位(以事迹论起来,阿岱似乎就是《明史》里的本雅失里。虽然年代相差,也不足疑:因为《源流考》的年代,本来很不可据的),以阿鲁克台为大师。伐四卫拉特,获巴图拉之子巴噶穆。阿岱以赐阿鲁克台,阿鲁克台取“覆于釜中之义”,名之曰托欢。戊午年(英宗正统三年),托欢以四卫拉特的兵伐蒙古,弑阿岱汗。这一年,托欢也死了,子额森(也先)立,自称可汗。第二年,己未,阿寨的儿子岱总台吉即汗位。壬申(景帝景泰四年),伐卫拉特,战于吐鲁番之哈喇地方。额森差人说阿噶巴尔济,阿噶巴尔济叛岱总汗,岱总汗败死(以事迹论,岱总汗该就是《明史》的脱脱不花)。额森遂并杀阿噶巴尔济,他手下的人,怕蒙古人报仇,要索性杀掉哈尔固楚克。哈尔固楚克是额森的女婿,所以额森不肯。岱总台吉败亡时,蒙古勒克埒青吉斯年七岁,其母以之称乌珂克图汗。第二年,为多伦土默特之多郭朗台吉所弑,众推摩伦台吉为汗(大约就是《明史》的孛来)。第三年(景泰五年),为翁里郭特之摩里海王所弑(《明史》的毛里孩),国统中绝。到癸未年(英宗天顺七年),满都固勒(《明史》的满鲁都)才即汗位,杀摩里海。戊子年,满都固勒殁。隔了一年,庚寅(成化六年),巴图蒙克年七岁,才称达延汗(这是继承蒙古本族大汗统绪)。到四十一岁,甲子年(孝宗弘治十七年),又即汗位(这是仍做诸部族的大汗)。又四年而殁(以上的纪事,始终用洪郭斡拜济一个人做经纬,很有传奇的性质。这种纪事,原不足信。然而述蒙古大汗的统系,毕竟比《明史》详尽些,杀也先的阿拉知院,《源流考》称为卫拉特右翼的丞相阿拉克)。

达延汗是个中兴蒙古的伟人。可惜他的事迹,《明史》和《源流考》,也都不甚详尽。但知他长子早死,仍留季子格埒森札赉尔守漠北(大约仍旧是把旧业给斡赤斤的意思),这便是后来喀尔喀四部之祖。以次子乌鲁斯做右翼,三子巴尔苏做左翼。乌鲁斯为满都固勒所杀。达延汗怒,叫巴尔苏攻破满都固勒。就用巴尔苏为右翼济农,自己和嫡孙卜赤,徙幕东方,是为插汉部(今译作察哈尔)。巴尔苏有二子:长名衮必里克图,嗣巴尔苏为右翼济农。次名阿勒坦,就是《明史》所谓俺答,统四卫拉特之众(衮必里克之后,为鄂尔多斯。阿勒坦之后为土默特)。衮必里克图早卒,其众皆归于俺答。所以嘉靖时候,俺答独强。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9年、公元1563年三年,三次剽掠京畿,明朝竟无如之何。直到后来,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来降——这把汉那吉,是幼孤而育于俺答之妻的。后来娶妻而美,俺答夺之。把汉那吉怒,遂来降。俺答之妻,怕中国把她杀掉,日夜哭泣,俺答才来请和。公元1570年(穆宗隆庆四年),封俺答为顺义王。这时候,俺答又受了喇嘛教的感化(见第六章第二节),就不再犯边。俺答传子黄台吉(改名乞庆哈),黄台吉传子撦力克。俺答所夺把汉那吉之妻,原是俺答的外孙女(袄儿都司的女儿),历配三主,掌握兵权;替中国捍边,甚为恭顺,神宗封为忠顺夫人。撦力克卒,孙小失兔立,号令不行,套部遂衰。而东方之插汉部转盛,就生出满洲和蒙古的交涉。

第四节 倭寇和丰臣秀吉

明朝和外国的交涉,还有一件“倭寇”和万历时救援朝鲜的事情,也得略叙一叙(其和西南夷的交涉,因方便并入下篇里叙述)。日本自和元朝交兵后,就禁止国里的百姓,不准和中国交通。于是偷出海外,来做买卖的,都是些无赖的人,久之,遂流为海盗。元中叶后,日本分为南北朝。明初,南朝为北朝所并。其遗臣,有逃入海中的,也和海盗相合,于是其势渐盛,屡次剽掠中国和朝鲜的沿岸。然而这时候,其侵掠的主要地方,在于朝鲜,中国的受害,还不如朝鲜的深。日本从分裂以来,积苦兵戈,统一之后,沿海诸国,都想靠海外互市,弄几个钱。所以对中国朝鲜,贸易颇盛。从日本向中国,最近的海口,就是浙江。明初,设有市舶司,以管理互市的事情。嘉靖年间,废司不设。和日本商人做买卖的,都是些贵官势家。欠钱不还,弄得日本商人,流落海外,不能回国,就都变做海盗。沿海的人民,也有依附他的。以海岛为根据地,“饥则入掠,饱则远扬”。沿海的强盗又“冒其旗帜”,到处劫掠。明初为防倭寇起见,沿海地方,本都设有卫所,备有战船。承平久了,“船敝伍虚”。临时募渔船征剿,毫无用处。于是倭寇纵横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浙东西,江南北”,沿海之地,无不被其侵掠。甚至溯江而上,直抵南京。明朝竟无如之何。直到公元1556年,胡宗宪总督浙江军务,捕诛奸民陈东平、徐海。1557年,又诱诛盗魁汪直。倭寇失其耳目,势才渐衰。于是转掠闽广。到公元1563年,为总兵俞大猷、戚继光所讨平。然而沿海之地,已弄得凋敝不堪了。

倭寇之乱,只是一种盗贼的行为,原算不得日本国家的举动。却是隔不到三十年,日本的武人,又行起侵略政策来。原来日本从开国以来,世世和虾夷为敌。唐德宗时,日本拓地益广,就于东北边置征夷大将军。源氏平氏,世守其地。从宋朝以后,日本国王,都喜欢传位于子弟,自为太上皇,而又依旧要掌握政权。于是往往数上皇并立;或者一个上皇,握权数世,屡起纷争,总是借源、平二氏为助。其初平氏以外戚执政,后来为源氏所灭。源氏遍置“武职”于诸州,以守护“封土”,而总其权于征夷大将军。于是全国政权,尽归幕府,天皇不过徒有虚名而已(日本的天皇,所以能一系相传到现在,就是为此)。源氏自居镰仓,派家臣北条氏,守护京城。数传之后,又为北条氏所灭(当元世祖伐日本时,握日本政权的,就是北条氏)。元英宗时,日本后醍醐天皇,借北条氏家臣足利氏之力,把北条氏灭掉。旋又为足利氏所逼,退保吉野,足利氏别立一君,日本就分为南北朝。到明初,才统一。从源氏置“武职”以来,都是各据土地,子孙世袭,已成封建之势。足利氏初起时,要借将士之力,抵抗天皇,格外广行封建。到南朝既火,而足利氏亦衰。其所封建的将士,各个据地相争,足利氏又“势成赘疣”。而足利氏的将士,又各有其将士,又要分裂相争。日本的政权,就入于“陪臣之臣”之手,全国分裂。明世宗时,织田氏的将丰臣秀吉,起而征讨全国,战无不胜,诸侯无不慑服。然而秀吉念乱源终未尽绝,就想把这班人送到国外,开一次战争,就有了侵犯朝鲜的事情。

朝鲜的王室李氏,在高丽王氏时候,本是世代将家,太祖成桂,又以讨倭寇有名,因此取王氏而代之。开国之初,兵力亦颇强盛。李朝累世,皆极注意于文化,然武备实颇废弛。在高丽王氏以前,朝鲜半岛,佛教盛行,元朝时候,宋学才输入。朝鲜近世的文化上,很受些宋学的益处;然而也沾染了宋朝人的习气,好立门户,事党争。从明朝中叶时候起,直到公元1910年亡国为止,党祸竟不曾能够消灭,真是言之痛心了(参看第十二章第三节)。公元1591年(神宗万历十九年),日本丰臣秀吉贻书朝鲜,叫朝鲜人替他做向导去伐明。这时候,朝鲜人分为东西二党。西党说日本人一定要来侵犯的,东党竭力反对。朝鲜宣祖,相信东党,毫不设备。1592年,丰臣秀吉派小西行长带兵二十万攻朝鲜。从釜山登岸,直逼京城。朝鲜仓促遣兵御之,大败。宣祖奔开城,旋又逃到平壤,又逃到义州,告急于明。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兵往援。如松战于平壤,大捷,尽复汉江以北之地。旋又轻进遇伏,大败于碧蹄馆(在坡州之南)。这时候,朝鲜人全国流离,饿殍载道,日本兵也没有粮饷;又平壤一战,晓得明兵非朝鲜兵可比,士气颇为沮丧,于是退军庆尚南道。而明朝从碧蹄馆一败,也觉得用兵没有把握,于是抚议复起(先是平壤未战以前,兵部尚书石星,募人使日本军。嘉兴人沈维敬,应募而往。及平壤战后,抚议遂绝)。及是,再差沈维敬前往。迁延到公元1281年,才派沈维敬去,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不受,反遣清正行长再发兵十四万去攻朝鲜。神宗大怒,下沈维敬于狱,以邢玠为总督,发兵救朝鲜。玠至,督诸军划汉江而守。相持到明年,丰臣秀吉死了,日本兵才退回去。这一次,明朝调兵运饷,骚动全国,竟其没有善策。然而朝鲜人从此以后,深深感激中国。到后来,虽然受清朝的兵力压迫,始终心向着明朝。清朝既经入关,朝鲜孝宗,还“训卒厉兵,欲伺其后”。到吴三桂举兵时,不幸孝宗短命死了。孝宗的儿子显宗,是个柔懦无能的人,不能继父之志。然而朝鲜士人之中,还有三上万言书,请“追先朝薪胆之志”的。肃宗时候,造了一个“大报坛”,以太牢祀明神宗(英祖时,并祭明太祖和毅宗)。模刻明成化中所赐印,为子孙“嗣位之宝”。正祖辑《尊周汇编》,尤“三致尊攘之意”。终李朝一朝,始终没用清朝的年号,奉清朝的正朔。天下最可贵的是人情!这种深厚的感情,在历史上遗传下来;将来中国人和朝鲜人,总有互相提携的一天的,历史上的年代长着哩,数十百年,算得什么?看的人请等着便了。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