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顿棍棒还不够,还需二哥去宫里向皇爷爷请罪。”朱允熞又补充了一下。
梁贞王仪听到朱允熞的话,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来。
两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合该如此。”梁贞笑着说道。
“世子可有老师?”王仪突然问道。
“国子监的老师算吗?”朱允熞顿了一下,笑着问道。
王仪愣了一下,随后,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世子平日里读的都是什么书?”梁贞又问道。
朱允熞有些懵了。
请你们过来,是要处理这紧急情况的,你们怎么好端端的问起我的学业来了。
说到读书,他读的书还真就不少。
前世里,他的父亲是大学教授,受到老爷子影响,他自小便通读了四书五经,在他人生的二十多年里,阅览过的书籍,足足有能装两卡车。
到了大明后,他也没有放弃读书的习惯,在五年的时间里,他读完了太子府的所有藏书。
过去读书,或许是不求甚解,可不知道为何,自从昨晚过后,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突然就想明白了,似乎一瞬间就顿悟了。
“我读的书比较杂,府内有什么藏书,我便读什么,这些年下来,府内的藏书,我都读完了。”
听到朱允熞的话,梁贞和王仪的神色变得古怪起来。
太子酷爱读书,府内藏书多达数千卷,其中,多是一些名家大作。
其中的很多藏书,便是他们都未曾读过。
而这位世子,却说他将太子府藏书都读完了。
三世子不过十五岁,这样的年龄,没有名师引导,如何能将如此多的书卷读完呢。
莫非,他只是随便的翻看,不求甚解。
“难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世子可知此句出于何处?又做何解?”梁贞看着朱允熞问道。
坐在旁边的王仪听到梁贞提到的这句话,心里头暗暗吐槽这位同乡所提问题的刁钻。
像三世子这个年龄的少年,怕是连四书五经都未曾读完,又哪里有时间精力去读董子的书呢。
哪怕就算是偶然读了董子的书,也无法理解书中所写。
在他想来,三世子定然是答不上梁贞的问题的。
“梁大人所说之句,该是出自于董子《春秋繁露》,按照眭弘解读,这句话的大意为,即使继承皇位的皇帝没有过错,也有可能会因为有一个圣人的出现而失去天命,因为那个圣人取得了新的天命。”朱允熞朗声说道。
原本认定了朱允熞不可能答出梁贞问题的王仪,不由的愣住了。
“只不过,眭弘应当是曲解董子之说,董子既然提出即使有灾异,只要国君知道错在哪改正了国家就会振兴,如果照眭弘所解,那么与前句便是不符的。”朱允熞继续说道。
“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自序里,便有解释此处问题。‘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当是讲孔子受命作《春秋》,行天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