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庆之的野望 > 十、密书求援兵

十、密书求援兵(2 / 2)

济阴王元晖业走过来,恭恭敬敬地对陈庆之一揖:“大都督。”

陈庆之显得有些局促,用手指了指那大堆的粮食道:“那就有劳济阴王了,庆之将这些粮食的运送和清点任务全权托付给您了。”

元晖业道:“大都督客气了。大都督放心,在下一定会处理好的。”

陈庆之无声地点点头,并不想多说什么,和马佛念一起走开了。

走出很远,马佛念见周围没人,便悄悄对陈庆之道:“大都督莫非真的不向大梁皇帝陛下要援兵了?”

陈庆之转头看了看他:“你没看见他一脸不高兴么。”

马佛念道:“他所说的,表面看似乎有道理。但大都督要想一想,那些魏军降卒,都是魏国人,与我们即将面对的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不可靠,而且他们不受大都督您的调遣,根本不能指望他们去攻城掠地,杀进洛阳去。佛念认为,大都督还是应该偷偷写信去建康,令朝廷尽快将那一万三千兵发出来。等那边的兵马到了,他又能说什么呢?”

陈庆之思索了一下,也确实如此,便大步走进自己的大帐,取过笔砚,奋笔疾书起来。

建康宫中,养心殿。

萧衍正在殿中一角,坐在蒲团上面。他的面前是一张小桌,上面有一本佛经摊开着,对面靠墙是一座佛龛。萧衍在那里闭着眼睛,嘴唇一张一合,吟诵着什么。

在大殿的另一侧,萧衍的背后,放着另外一张桌子,一张比较大的书桌,上面杂七杂八地放了很多未曾批阅的奏章。朱异正坐在那一摞高高的奏章后面,替萧衍分检着这些奏章。如果是关于非常要紧的事情的,他就将它叠放在书桌的右角,供萧衍亲自御览,然后作出批示;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是关乎一些琐碎杂务的,他就拿起朱笔,按着御批的样式,一挥而就,批阅完毕,然后扔在身后的一个大竹筐中,等下会有两个小太监将它们抬走,分发到各个相关部门,或者直接退回到奏章所有人那里。

当然,那些大臣们多数都不知道这些奏章是他朱异代批的。萧衍的确是老了,有些精力不济了,再加上还要分出那么多的时间去研究佛学,更加没有时间看这些奏章了,尽管他还是会尽量去批一些的,尽管他自认为自己还是很勤勉的。

朱异快速而有效地做着这项工作。每次他看奏章,他都会先瞄一眼后面的落款,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写来的,这早已成为了他的习惯。此时,他左手抓过一份奏章,打了开来,他很自然地扫了一眼后面的落款,赫然写着“飚勇将军陈庆之”。他一下子停在了那里,心里想:“这小子也出去很久了,不知怎么样了?”一边想着,他一边仔细阅读起奏章来。

在奏章里,陈庆之陈述了前线的战况,以及七千将士的伤亡情况,最后要求将原先说好的一万三千兵将调派出来,赶往荥阳城前与他所率的七千兵一同会师。

萧衍在那里静心侍佛,突然感觉身后那位的进程慢了下来,便转头来问:“怎么样,是不是有大事发生啊?”

朱异从奏章上抬起眼来看了看不远处的萧衍,十分镇定地道:“没有,陛下。不过是一件小事,只是这奏章写得略有些琐碎,看着费劲。”他一面回答萧衍,一面放下奏章,提出朱笔,就要批示。

萧衍见不是大事,便又回转头来,对着佛龛,淡淡地道:“嗯,倒也是,风尚如此啊,现在很多人,一点点事情,说了一大通,还没把事实原委讲清楚。对了,魏王和庆之他们,也走了有一个多月了吧,有什么消息带回来吗?”

朱异犹豫了下,回答:“前日有军报从北方传来,说是已经攻下了考城。”

萧衍欣慰地道:“不错啊。没想到,这么快就攻到考城了。他们有没有说要增加援军啊?”

朱异回道:“并不曾收到魏王或陈将军的奏章么,估计是收降了不少魏卒,足够应付眼前的战事了吧。”说完,便在奏章上批道:前次送中山王之军,尚未到京,秣陵之兵暂不能发。写完,他就轻轻合上奏折,将它扔到了身后的竹筐里了。

萧衍还在那边感慨:“想不到庆之这小子,仅用七千兵马,就一路杀到了考城,取得了半个徐州,朕低估他了啊!跟当年那些名将比起来,他也不逊色么。等他凯旋回来,朕一定要好好重用重用他。呵呵!”萧衍自言自语地说着,脸上洋溢着充满赞赏的笑容。

朱异在萧衍身上狠狠瞪了他一眼,不无嫉妒地说:“恐怕也不完全是陈庆之的功劳,魏王在魏国还是有一定的根基,那些城池估计不是他陈庆之攻打下来的,而是魏王劝诱下来的。”朱异把嗓音压得低低的,不清楚老皇帝对他的这一番评论会不会有强烈的反弹。

但萧衍似乎并没有听清楚朱异对陈庆之的评论,他举起面前的经卷,已经又埋头于他的佛学上了。

朱异还是不解恨,他心中默默地念着:“陈庆之,你最好有天大的本事,用手头这点本钱去打倒尔朱荣,帮那北方佬建立起新魏国,做新魏国的大将军,永远也不要回来。否则的话,我看你还是死在黄河边上算了!哈哈哈。”

;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嫡女重归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