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193 公心大义(二合一)

193 公心大义(二合一)(2 / 2)

一个黄毛小儿以为有了勋戚当靠山,就敢号召群臣上疏跟咱家斗,现在就让你明白,朝廷之中到底是谁说了算!

“诸位卿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朱祁镇开口再次询问了一句,他感到廷议的结果有些过于顺畅了。

原本还以为会出现正反两方好好辩论一番,现在看来局势一边倒,于谦罪无可恕。

“沈爱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既然无人应答,朱祁镇最后询问起了沈忆宸。

他是第一个上疏求情的,同时也是言词最坚定的,如果就连沈忆宸都无话可说,那么此次朝议就有些虎头蛇尾,可以结束了。

“臣,依然力谏于谦罪不至死!”

沈忆宸此言一出,让王英、钱习礼等人脸上,都流露出不忍的神情。

年轻人有坚韧不拔精神是好事,但明知事已不可为,为何还要这般的倔强?

王振动用六部跟六科十三道的力量,已经下定决心要于谦这条命,得罪狠了哪怕有成国公撑腰,都很难做到全身而退。

沈忆宸,你还在坚持什么?

这下不仅仅是反对跟中立的官员不理解,就连帮助沈忆宸的廷议官员,都不明白他为何还要坚持于谦不死。

“沈爱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事情不能任性而为。”

面对沈忆宸的坚持,朱祁镇出言告诫了一句。

自己的圣眷,不是沈忆宸肆意妄为的资本,更不是挑战国法家规的动力。

满朝文武官员都认同的事情,自己怎能为了个沈忆宸践踏国法家规?

“臣不是任性妄为,而是为了河南山西两地千万黎民百姓,求陛下恕少司马不死!”

说罢,沈忆宸来到了文华殿中央,把挟带的那两轴长卷放置于地上。

沈忆宸进入大殿的时候,朱祁镇就看到了他带来的这两轴长卷,当时心中还很是疑惑,参与廷议带这东西来干嘛?

不过当着阁臣的面,朱祁镇还是得保持着皇帝威仪,于是忍住没问。

现在看见沈忆宸放置于地上,再也忍不住开口道:“沈爱卿,这是何物?”

“万民书!”

沈忆宸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这三个字,然后缓缓把这两轴长卷给摊开,无数名字跟手印呈现于皇帝跟大臣们眼中。

这是沈忆宸派出了所有福建矿工,全程驿站换马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河南山西两地,在两省参政王来、孙原贞的帮助下,收集到的百姓万民书!

会写自己名字的,就在长卷上写下名字,不会写名字的,就用手印代替。

当这一个个鲜红名字跟手印,跃然于皇帝跟群臣眼中的时候,带来的冲击跟震撼感,远超千言万语!

“陛下,这是少司马出镇河南、山西十五年,收获的两地百姓认可跟民意。”

“其中有外省的流民,有本省的孤寡,有遭灾的百姓,也有失田的佃农。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少司马赈灾济民,给予他们田地、耕牛和种子,才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臣冒死询问陛下跟在场诸位大臣一句,难道拯救天下苍生万民之命的功劳,都抵不上一个擅离职守的罪名吗?”

“于谦,真的就罪无可恕吗?”

沈忆宸说这番话的时候,身上充斥着一股浩然正气,没有丝毫对抗皇帝跟王振的惧色!

于谦一生就是个孤勇者,他刚正孤高、不懂逢迎、不搞权术,从未真正的融入过文官集团的圈子里面去。

哪怕立下了不世之功,在明英宗复位后依旧被冤杀,没有文武百官站出来提出异议,为他抗争仗义执言。

就如同现在的局面一样,要么沉默要么赞成,只有沈忆宸还在坚持。

更为可笑的是,在死后却多了许多为他翻案不平的上表,然后平反冤案、追谥美名官爵,种种哀荣极其浩荡。

这就是官场的厚黑学,他们容不下一个活着的楷模,却能标榜推崇死去的英雄!

沈忆宸不想成为沉默的看客,他就想知道一个答案,难道天下苍生的认可,还比不上你们这群官员的评价吗?

英雄,不应该成为“孤家寡人”!

沈忆宸的这番质问,让文华殿内众人沉默了,他们真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有两卷万民书的出现。

许久过后,钱习礼打破了这份沉默,他开口禀告道:“陛下,臣赞同沈修撰所言,于谦罪不至死!”

“陛下,于谦出镇巡抚十五年,劳苦功高受百姓万民爱戴,不应如此苛责贤臣!”

“陛下,天子当以黎民百姓为重,此乃民意不可违!”

“臣附议沈修撰所言,于谦可免死罪!”

一名名官员纷纷出列,不仅仅是沈忆宸靠着人脉上疏的那群,还有许多从未有过交情的科道言官。

没错,就是那群号称大喷子的科道言官,他们反倒是最先站了出来支持沈忆宸!

虽然科道言官大多空谈误国,到了明朝后期更是沦为党争利器,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在前中期,很多人心中都有着一腔嫉世愤俗的热血,能被王振收买的终究是少数。

文人风骨,依然是他们的精神信念!

“陛下,臣也赞同沈修撰所言,于谦罪不至死。”

一直选择旁观沉默的杨溥,此时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如果说杨溥之前还在质疑沈忆宸的公心大义,那么现在他看见这两卷万民书,已经找不到再怀疑的理由了。

因为沈忆宸的这种拿命做赌注,于谦根本就没办法给出回报!

罢了,明哲保身了这么多年,就当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回,再站位一次心中的公道!

杨溥的站队,意味着文官集团的风向转变。

说是唤起了心中正义感也好,说是兔死狐悲不满王振也罢,甚至纯属跟风站队也行。

一名名阁部大员出列附议,期望朱祁镇能赦免于谦的死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户部尚书王佐出列道:“陛下,河南山东两地连年遭灾,今夏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聚集,恐会生出事端。”

“于谦督政两地多年,素有才干贤名,还望陛下酌情考量。”

如果说之前官员们谏言,都是站在名声的角度上,那么现在户部尚书王佐的谏言,就完全从实事上考虑了。

流民一旦聚集,如果安抚不当的话,很容易就出现大规模的动乱。于谦处理赈灾这种事情很有经验,而且在两地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杀不得。

朱祁镇自然是听出了王佐的弦外之音,其实于谦杀不杀对于他而言,压根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既然诸位卿家都认同于谦罪不至死,看在他往日功劳的份上,就暂且饶他一命,以求戴罪立功。”

“陛下圣明!”

不等其他官员做出反应,沈忆宸立马跪了下来高呼谢恩,他不想王振出手再生波澜!

在这一点上面,沈忆宸却想错了,王振可以对抗任何人,他唯独不会去忤逆皇帝的决定。

只见他目露寒光的看着沈忆宸,心中可谓怒不可遏,自从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逝,沈忆宸还是第一个敢如此公开对抗自己之人。

此子不可留!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