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从人民的名义开始当大导 > 091 被倒追的张岩和《大秦帝国》

091 被倒追的张岩和《大秦帝国》(2 / 2)

虽然早期还有几部《xx王朝》《铁齿铜牙xxx》之类的辫子戏质量还算不错。

但是毕竟是越拍越多,逐渐没有了什么新意。

而且张岩本人对于辫子戏也没有什么好感,毕竟那个年代外国列强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龙国依旧是处于黑暗的闭关锁国中。

而且由于本身体量太大,短时间难以转型,不仅遭受到了列强的欺负,还被许多之前的小弟给欺负。

可谓是是龙国历史上最保守、最残酷、最屈辱的年代。

让张岩去拍这个朝代的电视剧,而且还要拍出美感来,甚至还要赞颂那个朝代,张岩自认为是做不到的。

因此张岩打算拍一部历史剧,一部真正他自己喜欢的历史剧,一部最好和那个朝代完全反过来的历史剧。

这次张岩瞄准的朝代是春秋战国,准确地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秦。

大秦与清朝这个两个朝代,应该是龙国历史上差别最大的两个朝代了。

大秦是开创者;清朝是灭亡者。

大秦务实重视里子,清朝务虚重视面子。

大秦是日益强盛的,清朝是逐渐衰败的。

大秦的主基调是革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清朝是主基调是保守。

大秦的基业日益壮大让六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三城;清朝面对列强则是今日割让租借,明日开放口岸。

如果说有一部戏能够真正的对于目前业内清朝辫子戏占据历史剧的主流这一现象造成冲击,甚至转换风气。

那么拍摄一部有关大秦的电视剧,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了。

很快张岩从系统手里兑换了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剧本、分镜和所有配乐,然后迅速地看了起来。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总共有四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大秦赋》。

全部改编自同名小说《大秦帝国》。

以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最为经典,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和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也颇为不错。

第四部《大秦赋》则是彻底拉胯。

和前世一样,他也准备着《大秦帝国》系列分成四部曲来拍摄,于是首先看起了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相关内容。

张岩一边回想自己脑子里面系统奖励的历史学精通中各种关于关于大秦的历史知识,一边看起了剧本。

《大秦帝国之裂变》讲述的是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此时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

西北边陲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秦国饱受六国摧残挞伐,而今已在灭国边缘。

秦献公身死战场,年纪轻轻的仲公子渠梁在危难时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国夹攻下苟延残喘,发誓变法崛起。

随后秦孝公渠梁广招天下贤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国并不得志的卫鞅辗转来到秦国。

卫鞅靠着自己一身的才学和对天下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孝公重用卫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开始了崛起。

看完了一遍剧本,张岩首先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历史学精通”中关于大秦历史的地方开始了纠错环节。

靠着系统给的大师级导演能力,他现在对于前世的那些经典剧本都能够做出来虚度改动。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按照张岩如今的眼光看来,哪怕是最为经典的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仍然有不少值得改良的地方。

尤其是在历史学方面,有着不少明显的错误。

第一:剧中秦国出现了大量的骑兵,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秦孝公时期中原还没有骑兵队伍,作战以车兵与步兵为主。中原第一支骑兵出现于赵武灵王时期。

由于赵国北临匈奴等游牧民族,且常受他们天然骑兵的攻击,故武灵王学习胡人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中原这才有了第一支骑兵。

第二:剧中对于商鞅之死进行了太多虚构。

对于商鞅这个人物的塑造进行了太多美化的改动。

例如剧中商鞅之死,是商鞅为了平息老秦人对于自己变法的怨气,防止变法成果遭受到损害,最终自愿受死,与红颜白雪共赴死难。

这种不合理的改编把商鞅塑造成了一个圣人一样的人物,没有了人性,反而落了下乘。

历史上秦孝公死后,公子虔在惠文王面前伪告商鞅谋反,惠文王畏惧商鞅功高盖主,也有意除之。

商鞅先是逃亡魏国而被拒,无奈归秦,然后回到封地准备聚集士兵反抗。

最后被惠王活捉,车裂五马分尸而死,并灭族。

第三:责之对于部分人物出场时间进行了改变。

例如剧中如窃符救赵的侯嬴,和秦孝公、商鞅等人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要晚上许多。

本次改编工作量不少,接下来的几天,张岩除了和赵思雨每天交流一会儿,把其余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改编剧本中。

最新小说: 曝光十大顶级强者!从只强开始 大明:治理倭患,收个小弟戚继光 祁同伟义父,杀侯亮平,毙沙家帮 都市:灵魂密码 大明:富士山封禅,聊天群才来! 缅北归来!毙侯亮平,毁沙家帮! 拳愿刃牙:开局绑定刃牙模板 人在迪迦:开局被队长偷听心声 超星神里路过的假面骑士。 光之国:我天空之光,吉普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