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第一奇兵 > 第65章 三问

第65章 三问(2 / 2)

庞统身子微微前倾,道:“为什么是偶然中有必然呢?”

袁尚说道:“官渡一战,抛开战场上的厮杀较量,我的关注点在于人事。在我看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又源于利益的争端,利益又源自于人事的争斗。归根结底,这场战事,可以说是双方人事布局的较量。”

庞统眼神更是明亮,袁尚的话,极有意思。

这是新观点。

他和袁尚交谈,甚至有和诸葛亮、徐庶等人高谈阔论的感觉,更是让庞统兴奋。

庞统身子微微前倾,仔细倾听。

袁尚继续道:“所谓袁曹之争的战争,是双方利益的各自诉求和争斗。回归到争斗上,就看各自之间的人事情况。”

“曹操一方,武官体系人员,以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宗亲力量为主,辅以于禁、李典、张辽等人。文官体系人员,主要以荀彧、郭嘉、荀攸、程昱、陈群等人为主。”

“曹操所在的兖州,虽说是四战之地,可他的武将镇守四方,他率领嫡系和我袁家一战。涉及到文官上,几乎都是颍川派系,且曹操本身极为厉害。”

“曹操其人,用兵高明,称之为兵法大家也不为过。”

“他驾驭人的手段,更是老辣。”

“所以曹操这一系的人,一方面是曹操睿智果敢,敢拼敢杀。就拿官渡一战最后来说,乌巢一战,如果曹操不亲自带兵督战,未必能焚毁乌巢粮草。”

“这是曹操,敢拼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只要是曹操的决议定下,曹操一方的谋士,所有人劲儿往一处使,都拧成一股绳,没有拖后腿的人。”

“这是曹操人事安排的胜算。”

袁尚侃侃而谈,这样的一个切入点,让庞统心下惊讶,别出心裁。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袁尚继续道:“说回我袁家的情况,父亲的秉性,耳根子软,自以为是,优柔寡断,又极容易受到影响。这一点,就不多说阐述。”

“譬如最后乌巢被焚毁后,已经到拼命的阶段。你不拼命,就得输。父亲的安排,仅仅派遣张颌、高览前往,不亲自前往督战,前线没有主帅坐镇,张颌、高览以及众将士,怎么可能全力以赴?”

“不可能的。”

“越是关键时候,越需要自己人亲自坐镇,才能靠谱。”

“再说袁家人事上的情况,颍川派系是郭图、荀谌、辛评、辛毗等人,这些自颍川来,有自己的诉求。追随父亲的旧部,是许攸、逢纪、陈琳,这是一早就追随父亲的,这些人又有自己的诉求。”

“最后是冀州本土派系,田丰、沮授、审配等人,也有自己的诉求。甚至更为复杂的,还是相互之间内部更有矛盾。”

“纵观整个战事的过程,就是各个派系,都有自己的主张。冀州派系希望打持久战,颍川派系力主决战。至于许攸,见缝插针,表达自己的立场。”

“一个个,不断的进言。”

“甚至于为了达到自己派系的目的,不断设置绊子。田丰、沮授的建议被否定,就高呼父亲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冀州要亡了。”

“郭图为了对付颍川派系,不断构陷田丰、沮授。审配方面,也不放过对付许攸的机会,最终导致了许攸背叛,酿成乌巢被曹操偷袭。”

“虽说许攸背叛,是偶然发生,实际上,这是一种必然。是各大派系为了争斗,从而形成的结果。即便没有许攸,也会有其余人发生。”

“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袁尚侃侃而谈,继续道:“所以我认为,官渡一战,又回归到了人事的争端上,牵扯到各自利益的争夺。纵观袁曹双方,曹军能拧成一股绳,袁家却是不可能。”

“实际上,袁家作为更为强大的一方。不论采纳哪一方的建议,只要真正彻底贯彻下去,都足以取胜的。毕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派系的建议都有道理,都为自己争取利益。”

“可惜父亲,难以决断。”

“朝令夕改,不断反复,以至于是难以决定。甚至于,任由各大派系争斗。”

“最终,形成了失败。”

袁尚缓缓道:“这是我对官渡一战的看法,终究这一战,还是落在到人事上。当然,也就是我最后力主突袭曹操大营,斩杀曹洪,迫使曹操撤军,打了个不胜不败。”

庞统听完后,他依然惊讶不已。

厉害!

实在是厉害!

这位袁家的三公子,真是有着一双洞察世事的双眼。

可谓看透了冀州局势。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