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火车的车轱辘最开始也不是铁的,而是木头做的。
由于大明王朝炼铁工艺非常的落后。
虽然朱嘉这些年来在西域大力的改进炼钢炉。
做出了平炉和转炉。
不过钢铁的产量和品质一直没有上来。
所以朱嘉在大明王朝这里便只能采用铺设木头轨道的方式来提升马车的工作效率。
收到朱嘉的提醒。
朱元璋和徐达这才注意到那些采矿的工人每个人推的推车里面装有几百斤的石炭。
这些石炭若是在平路上推可能还比较轻松。
可那个矿井明显有个比较陡的坡度。
这些采矿的工人虽然从坡下面上坡推这些石炭就有点儿吃力。
不过慢慢的还是能够将这些几百斤重的石炭和小推车推了上来。
这在平时朱元璋和徐达是不敢想象的。
下一刻朱嘉直接让张玉拉了一架马车过来。
然后在旁边的一段空闲的木轨道上,将马车直接架了上去。
这段空闲的轨道是平时将这些开采下来的石炭,运送到远处的一处洗煤厂。
所以这一段木头轨道还是有些距离。
徐达和朱元璋这边观察那些木头轨道,他发现在木头轨道表面垫了一层的铁片儿。
所以这马车的木头轮子撵动这些贴片的时候,就发出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响。
可不要小看了这层薄薄的木头轨道表面的这层铁片。
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铁轨的摩擦。
让木头马车在上面跑起来省力的同时。
最为关键的是可以减少木头轨道的摩擦,让这些木头轨道可以用的更久。
经过朱嘉的测算,这些木头轨道用个三五年,只要经常保养还是没有问题的。
下一刻朱嘉直接让张玉在马车前面套了一匹马。
同时让朱元璋和徐达一起跟他进到马车里面。
当朱元璋和徐达见到张玉,还让人在马车的空间里边儿装了不少玉米和红薯的时候,徐达顿时眉毛就是一皱,脸上闪过一抹不解道:
“大郎,我们几个人的分量加上这些红薯玉米,估计至少有将近七百斤了。
这一匹马根本拉不动。”
“我劝你还是多套上两匹马。”
他自然知道这么一个大个的马车,车厢里边坐了这么多人,拉了将近五六百斤的红薯和玉米。
一匹马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拖不动这么大的马车。
所以明朝的后勤辎重营,大部分都是用牛车来拉货。
因为骡子和牛力气比较大,就算是长途运输,也可以慢慢的将这些粮草运动地点。
若是用马的话,至少要三匹马才能够拉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