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贞观间编年纪事 > 第十四章 论辩

第十四章 论辩(1 / 2)

?

陆玉成马上让马小虎把上官仪请进来。上官仪中等个,身材勻称,面相儒雅,风度翩翩。俩人行礼后,寒喧片刻,就在中堂坐下。

“上官兄今日光临寒舍,有何赐教?”陆玉成先开口道。

“某闻陆博士不但医术通神,诗赋也名闻遐迩,不胜仰慕,故登门求教。”话虽如此,神情却有些倨傲。

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是隋江都宫副监,他自幼随父亲迁居江都(今江苏扬州)。大业十四年(618年),上官弘在江都之变中遇害。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他研习佛典,精通《三论》,而且涉猎经史,善做文章。

武后专权,褚遂良等元老大臣被杀、被贬,朝中公卿俯仰武后,唯上官仪不阿,加剧矛盾。上官仪恃才华对人简慢,也被当时文人所嫉妒。

今日一见,陆玉成确感到上官仪颇有恃才傲物之态。他也不恼,除了钦佩上官仪的才华,也怜惜他历史上被杀的惨事。故言语温和,态度诚恳,使对方对他颇生好感,神情也不再倨傲了。

唐代虽把儒家思想摆在首位,但道教、佛教思想也很盛行,并不输于前者,思想界较为活跃自由。尤其是此时《五经正义》还未颁行天下,以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所以士子们的思想也沒被禁锢起来。

上官仪精通佛教《三论》,而佛教《三论》的思想驳杂多端,与法相宗细密烦琐,并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难治之学。与陆玉成交谈时,上官仪从三论宗出发,推导出对任何道理都不要当真计较,不要把是非得失看得太重。并导出“立处皆真”的结论,即承认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

在钦佩上官仪思维之犀利的同时,陆玉成也不示弱,他以唯物辩证法出发对之诘难,阐述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辨证关系。上官仪也为辩证法这一精妙深刻的理论方法所折服。

在谈到诗歌创作时,陆玉成引用了清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叶夑在其《原诗》中提出的著名才、胆、识、力之说。认为只有四者皆备,才能创作出好的诗歌。

所谓“才”,指作者的创作才能,包括观察、想象、概括、鉴赏诸能力。所谓“胆”,指创作中那种敢于破旧创新的胆量和气魄。所谓“识”,指学识、见识、阅历,包括认识、辨别、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和思想、艺术素养等。所谓“力”,指作者富于独创性的笔力和纯熟新颖的写作技巧。

陆玉成一席话说得上官仪大为叹服,俩人越发惺惺相惜起来。末了,上官仪说道第二天晚间几位同道好友约好雅集一场,盛请陆玉成参加,陆玉成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翌日晚饭后,上官仪就来到陆家,约了陆玉成,俩人一边交谈一边向城南走去。

半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一所挺大的府第。仆人见到上官仪后,也不通报,径直引他俩穿过几道门和几处亭台,来到临河的一处水榭旁。

一位叫王天翔的青年士子赶忙迎上前来,他是此间的主人。水榭里已有五、六位青年士子,还有几位小娘子,其中虞书娟也赫然在列。大家分别叙礼寒喧后重新坐下,仆人给他俩奉上茶。

大伙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交谈着。虞书娟询问了陆玉成这些日子的情况,他一一作答,并问她为何在此。原来她与王天翔的妹妹是闺蜜,今日来玩耍,正好恰逢其会。

虞书娟的美丽、温柔,以及对他的情意,让陆玉成常为之怦然心动。只是一想到杨荷,他就不由得有些顾虑。尽管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但受前世一夫一妻制的影响,他仍有些心虚。反正自已年龄还小,以后的事就随缘吧。

话题转向齐梁诗风上来。唐初崇尚江左文化,唐太宗时的大臣和文学侍从有不少就来自江南,如陈叔达、袁朗、禇亮、禇遂良、刘孝孙、许敬宗、虞世南等。由于南方齐梁诗影响,稀章绘句成为诗坛的主流,连唐太宗也喜作宫体诗。

此时一轮圆月悬在天空,运河水面上波光粼粼,景致迷人。

王天翔道:“陈后主、隋炀帝、诸葛颖和张子容都作过《春江花月夜》,吾辈也赓和一首如何?”

众人纷纷叫好,有人带头开始吟诵起来。

不久,王天翔转向陆玉成,也请他吟诵一首。陆玉成不喜欢宫体诗,觉得它内容纤弱空洞,正要推辞,突然想到张若虚那首以“孤篇盖全唐”的绝作《春江花月夜》,不由脱口吟诵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