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贞观间编年纪事 > 第四十二章 论刑

第四十二章 论刑(1 / 1)

?

贞观五年春的科考,虞书鸿顺利登进士第,被授予弘文馆直学士。陆玉成、上官仪一众人簇拥着虞书鸿在长安城醉香楼喝了个昏天黑地,陆玉成已通过长乐公主李丽质与遂安公主取得了联系,每次他去宫中教李丽质弹琴,就帮他们传递信件。

一次朝会,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大理寺丞张蕴古枉法。

唐承隋制,置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设御史大夫1人,正三品。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不需要什么证据,更不受理诉讼。唐太宗非常重视御史台的作用,他要求三省和御史台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贞观政要》卷1记载他对大臣说:隋朝所以二世而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皇帝“不肯信任有司,每事皆自断”,结果群臣有意见都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而他自己则要“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凡事都要交给有司商量,然后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才能上奏施行。他为了充分发挥御史台的监察职能,贞观元年规定:凡是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官吏入阁议事,都要有谏官随同,有不当的随时进谏。御史台的地位由此提高,对于纠正官吏的违失起了一定作用。御史台的次官,唐初依隋旧制,称治书侍御史。

李孝德是唐朝初年相州人,平时有间歇性的疯癫病,一闹病,就以神仙自居。所以,他经常口出妖言,还妄自议论朝政。贞观五年的一天,知道李孝德又在妄议朝政后,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他逮捕收监,欲治其罪。按照唐律,凡出口妖妄之言(指妄说吉凶和鬼神之言)者,如果他的话对时事没有损碍,不预言水旱天灾之类的事情,则给与杖一百的处罚;如果他所说的事情有关国家、君主,并言其不利的,则处以绞刑。

经过审讯,发现李孝德有疯癫之病,神志失常不清,于是大理寺丞张蕴古上奏说:“李孝德有狂病,依法不当治罪。”太宗听了张蕴古的劝谏,便许诺将李孝德宽宥,不追究其责任。但是张蕴古得悉太宗的态度后,赶忙跑到狱中,他是掌管刑狱的,在狱中行动很方便。他找李孝德,展开棋盘,与李孝德对弈起来。一边下棋,一边高兴地将皇帝准备赦免他的消息告诉了李孝德。可很快,张蕴古此举被当时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知道了。

狱史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的,知情而不报要受惩罚的。他弹劾张蕴古说:“蕴古的籍贯在相州,而李孝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故张蕴古是有意袒护李孝德,他所奏说的李孝德有疯癫之症不是事实。”

李世民听了大怒,当即令太极殿侍卫将连声喊冤的张蕴古拿下,要带到东市去斩首。群臣竟无一人吭声。

张蕴古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旧唐书》中记载,他生性机敏、博览群书、善记忆,尤其是他的记忆能力特别强,史料记载他有个“背碑覆局”故事。背碑覆局的意思是,他能够将碑文全部背诵下来,能够将打乱的棋局重新恢复。

张蕴古肯定有罪,他有两罪。一宗罪是司法人员应回避不回避,一宗罪是泄密。但是都罪不至死。按照唐代的法律,司法官吏应回避不回避,应该接受降级、罚俸等处罚;而泄密,又非军国大事的话,最多判一年半徒刑。死刑对于张蕴古而言,绝对是轻罪重判。

史载李世民杀了张蕴古后,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在一段时间里审案断狱的官员唯恐担上徇私枉法的罪名,都把犯人向重里判刑。唐太宗过后也很后悔,由此还催生了死刑复奏制度。

李世民环视全场,问道:“众卿还有何事启奏?”

“臣有事启奏!”原来是陆玉成。

他没有直接帮张蕴古辩解,而是提出了死刑复奏制度。

死刑复奏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就是说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是否最终处以死刑。陆玉成又将行刑前的“三复奏”更改为“五复奏”。即决前一天两复奏,决日当天三复奏。死刑复奏有点类似于他前世的死刑复核。

待他阐述完死刑复奏制度后,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纷纷附议。李世民也认为有道理,张蕴古由是躲过一劫,只受到削职为民的处罚。

一日,陆玉成与虞书鸿、上官仪等几位直学士在醉香楼一雅间聚会。看见壁上画了一幅画,画的是大雪天一渔翁江边垂钓,意境深远,栩栩如生,落款阎立本。画周围题满了京城名士的诗句。

众人纷纷上前题诗,并鼓动陆玉成也写一首。趁着酒兴,他在画旁题了一首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过了几天,一位自称阎立本的人上门拜访。待仆人把他引至中堂,陆玉成见来人三十年岁,气质高华,经询问,正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升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加右丞相。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阎立本是看到了陆玉成的题诗而专程来拜访的。两人谈起了诗画之道。阎立本见他对作画也颇内行,就请他现场作一幅画。陆玉成也想向这位绘画大师请益。就提笔画了一幅水墨山水画。

阎立本一见陆玉成作画,大吃一惊,因为这个时候还沒出现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又所发展。杰出的艺术大师吴道子以墨笔挥写出疏体山水,诗人王维以“水墨渲淡”表现出“画中有诗”的辋川山水,开始出现了破墨山水。随后,涌现了毕宏、张璪、郑虔,至王默,创制出泼墨山水,逐步形成了水墨山水的艺术语言,确立了注重发展个性的趋向。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形成了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其笔法糸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其墨法糸于墨的浓淡干湿。泼破积烘为主导,有“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长于体积和气韵的珍现。在理论上强调有笔有墨,笔墨结合,以求达到变化超妙的境界。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