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北宋搅屎棍 > 第七十六章 北上

第七十六章 北上(1 / 1)

?

顾惜惜不知道李琦何时离去的,她觉得心慌气短,两腿都有些发软。

李琦北归时,她喜不自禁。得知公主被废为县主,李琦入朝为官,聪明的她立时便猜透了其中的联系。

匆匆近半年,李琦归来后一次也未来过梨园,她一直默默等着,盼着,没想到晴天一个霹雳,对方直接要带自己去辽国,去实现娶亲的诺言。顾惜惜零乱了,她不知该哭该笑,一年多的思念,李琦变了,变得直接、变得自信,再没有当初的小心谨慎。

一种幸福充实的感觉溢满心房,她在初夏的阳光里笑了,点点清泪却止不住的洒落在脚尖。

沈括满腹幽怨的带队起行,他还不知道把自己赶往北方之人就在身侧的马上。官家这次又给加了翰林侍读学士的头衔,好歹心中有了些安慰。

马车厢内坐着那位红透半边天的顾小娘,沈括看过几次对方演的戏曲,如今离着不远,更觉得好奇,几次都忍不住回头张望。

顾惜惜带着几个梨园子弟随行,是李琦坚决要求的,他非常肯定的告诉赵顼君臣,此次让顾惜惜赴辽可以传播戏曲,于辽国合作一事多少会起点作用。

君臣都知道李琦是胡扯,两人间的事根本瞒不过有心人,只是现在对李琦寄予厚望,男女之间那点事又算得了什么。王安石偷偷暗示李琦,别在那睁着眼说瞎话,真要有心可以网开一面,同意他纳顾小娘为妾。

李琦一再的装神弄鬼,赵顼君臣也懒得在这点小事上计较,痛快的点了头,只要李琦能顺利办妥合作之事,让那顾小娘陪着走一趟安慰这头倔驴也没什么。

“存中兄,你那目光似乎颇为留恋?”李琦故意拉下脸,遮挡住沈括望向车厢的目光。

沈括老脸一红,清咳下扭回头,笑道,“承宗便象护崽的母鸡,你这番做派瞎子都看出心意,偏在朝堂上胡言乱语。”

沈括家中有老虎,除了去勾栏瓦肆开开心,作风还算不错,要是老苏,李琦绝对把顾惜惜藏的严严实实,那老不休前不久又买了个妾,还写信来吹嘘。

李琦骨子里是个现代人,他可不会把妾当做衣物,何况他要娶顾惜惜的,任何人的幻想都要掐灭在萌芽状态。

“那是我的。”李琦直接跟沈括摆明,跟对方探讨女性权利纯粹没用,娶亲的打算还不能透漏,只能实话实说。

沈括哈哈大笑,或许是想到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光,他颇有深意的望望李琦,扬鞭催马而去。

水泥的路面很好走,不几日便赶到大名府,换了黄土路一行人逶迤北行,拐向辽国折津府方向。

路上行走非止一日,蜗牛式的交通李琦早就深有体会。其实在朝堂上声称带上顾惜惜出使对合作有好处他也并非胡说,辽国的情况多多少少收集了一些,辽国有个天下皆知的美人,准确说是位名传天下的皇后:萧观音。

各种八卦消息中简直把萧观音夸做了仙女,一顾倾城,二顾倾国。李琦当然不会对辽国皇后有什么非份之想,根据收集的信息,这位萧观音如今该已三十出头。李琦看重的是,这位美艳动人的皇后竟然是位才女,而且大大的有才,具体点说应是颖慧秀逸,精通汉文诗词、音律,常常自制曲词,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世第一。

八卦或许有夸大的成份,但是李琦把萧皇后的词曲问过几人,都是称赞不绝,想来这才女之事决不是空穴来风。辽国的皇后可不象大宋,萧氏宗族多年以来便和建立辽国的耶律皇室纠葛在一起,几代萧皇后都曾独掌大权,女子干政之事在辽国司空见惯。

如今辽国是咸雍八年(辽历),皇帝名讳“洪基”,正当不惑之龄,耶律洪基登基已近十八载。清宁十年(辽历),也就是八年前辽国发生一次大的叛乱,耶律洪基这位皇帝的叔叔耶律重元叛乱,想抢夺那张椅子。叛乱最终被耶律洪基平灭,但是辽国的实力也受到严重的削弱。

辽国皇帝不象大宋的皇帝那般守在大内那方小天地,偶尔在城里转转。辽国皇帝都是随兴狩猎,天南海北的在疆域上接见各部族首领,宣示皇权。用契丹话叫“捺钵”,用李琦的话叫折腾,反正是哪好玩跑哪去玩,国事大多都交给北南两府管理,当然,皇后也有权插手,而且权力还不小。

此时辽国掌管军政的是耶律乙辛,因为辅助皇帝平灭耶律重元叛乱有功,一直深受耶律洪基信任,官拜北院枢密使﹐进封魏王。如今又加守太师﹐受诏“四方军旅,许便宜从事”。可谓在辽国一手遮天,连皇后萧观音和北府汉宰相张孝杰都避其锋芒。此人权力之大若是拿王大牛堂堂的大宋首辅来比较,王大牛只能羞愧万分。宋朝的宰相之权被分割和牵制的厉害,就是赵顼这个皇帝也受到各方牵制和束缚。

大宋这种权力架构其实有好有坏,百多年发展,除了宋太宗赵光义登基那段被刻意模糊,之后每一次皇权的交接都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和流血事件,为大宋保存了不少元气。

文官执政,就是贵为首辅也有贬落起伏时,这种能上能下不以毁灭政治对手**的竞争方式更受李琦的认可,至于赵顼朝以后朝堂的混乱和两派如何走入你死我活,李琦不清楚,但他真心不愿意看到那种结局。

扯远了,再说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是个妙人,同样喜爱汉文化,通音律,善书画,爱好诗赋,与臣下有“诗友”之交。这位皇帝还深研佛法,和文彦博一个调调,在位十数载佛塔和寺庙修了一间又一间。不过或许受八年前那次叛乱影响,这位不再象以前的皇帝那般一跑好远,多少收敛了些,只在辽国五京附近来回走动。

耶律乙辛擅权跋扈,上门求官者馈赂不绝,阿顺者荐拔,忠直者排斥,贪腐之名连大内中的赵顼都看不过眼。不过辽国有这样的极品权臣,反过来说正是大宋之福,赵顼君臣每次派往辽国的使者都会给这位权倾朝野的耶律太师厚赠礼物,逢着遇上耶律洪基这位难得出来冒泡的皇帝,好话更是一箩筐一箩筐的夸着太师。

李琦这次主要面对的便是这位大奸之臣,精美的礼物自然备了不少,至于那位张孝杰张宰相,根本就是耶律乙辛的应声虫,穿一条裤子的货色,搞定耶律乙辛,他屁都不敢放一个。

顾惜惜此行的目的便是投萧皇后所好,李琦作为外臣,又是男子,召见一、两次还好说,想跟萧观音建立良好的关系可是不容易。顾惜惜去办就方便的多,这也是李琦再三解释后赵顼君臣捏着鼻子点头的根本缘由。

夏季出行,日晒雨淋免不了,一行人毕竟是出使,各项准备的东西都算齐全,就这样也遭了不小的罪。李琦开始还带着在大宋旅游的心思,走得后来自己都受不了,那点探奇访幽的好奇心彻底烟消云散。

要说最开心的,莫过于车厢中的顾惜惜,虽说一身骨架都快颠散了,停车歇息时仍是兴致勃勃的隔着厢帘给李琦演奏着精美的琵琶曲。这次要讨好辽国的皇后,李琦都已给她讲明,这琵琶无论如何都要再上一个台阶,总得让萧皇后赞不绝口。

顾惜惜苦练着琵琶,寻找着突破,李琦原本的白净肤色晒的发黑,配上这一年猛然拔高的身体,已经成了个峻拔的青年,双眉如刀,越发显得凌厉。他原本也想找个车厢躲躲的,可是那沈括跑前跑后的到处记录,把山川地理、每日见闻细细记在纸上,逢着空还爱寻人打听,搞的李琦也不好意思躲在车厢享福。

幸好是出使,顺便一同庆贺辽主耶律洪基的生辰,算算时间足够,一行人没赶多急,吃些苦倒也能承受。护卫顾惜惜的是庄家那小娘,李琦几次都劝她上车,对方头摇得象拨浪鼓,说什么都不肯,只骑着匹白马寸步不离的守着顾惜惜的车厢。大姑娘家家的,晒的比李琦还黑,不过那小娘原本就不白,李琦说了几次也就由她去。

禁军护卫姓常,挂着个指挥使,一百多军士随同拉着数车礼物的民役逶迤前行。李琦出手大方,除了朝堂出使的差遣钱,他倒贴补了不少,一路都拣好吃好喝的供应,常指挥使和百多号军士自然喜笑颜开,连带免役法雇佣来的民夫也是沾光不少。

李琦算看出来了,沈括就是万事不操心的命,挂了个正使出来就迷上了学问,任事不管全甩给了李琦。这副使当的,整个一婆婆妈,啥都要操心。

过白河沟便入了辽境,辽国自有人员接应,两国间互使都成常态,只不过这次带的礼物有点多。一路赶车来的民役回返,李琦又悄悄塞了些铜子,一群民役兴高采烈的谢了,抱拳而去。

接应的两部分辽军泾渭分明,问过沈括李琦才知道着甲的是辽国营帐军,也就是辽国的禁军,大多是契丹人组成,另一部分是各州正兵,征发的汉人百姓充军。营帐军中最精锐的称“皮室军”。皮室军据说有三万,营帐军五十万,这还不算各部落军和属国之兵。

...

...

最新小说: 嫡女重归 归藏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