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 第一八八章 张爱玲的“对照记”的记忆

第一八八章 张爱玲的“对照记”的记忆(2 / 2)

张爱玲说过:“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

张爱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没有大的勇气和大的彻悟,真可谓是“乐不抵苦”的张爱玲自得其乐,并非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她的人生道路太过曲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于是,当静谧与沉寂在她身边弥漫时,她是充满着喜悦去拥抱它的尽管这喜悦里充满了苍凉

12岁的时候,张爱玲曾经在上亥玛丽亚学校的年刊《凤藻》上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在小说中,她叹息道:“人生聚散,本身陈,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张爱玲的这一天在她自己12岁的时候就精确地预见了人生的凄凉

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张爱玲轻轻地合上了老相册她累了,她想休息了也许,她没有想到自己要睡多久也许很短,也许很长,也许是永远一行清泪,从她的眼角流出淌过她的面颊,慢慢地渗入暗红色的地毯中那种地毯的红是深沉的,带点褐色的,是那种经过风雨洗礼的红……

姑姑张茂渊死后,给了张爱玲一个启发:姑姑的一切从简,与三毛轰轰烈烈极尽戏剧性的哀荣形成鲜明对比,不由使她考虑自己的死法

1992年2月,张爱玲写信给林式同,指定他为遗嘱执行人,戏称“免得有钱剩下就会充公”遗嘱非常的简单:一一旦弃世,所有财产赠与宋淇夫妇;二消立即火化,不要殡殓仪式,如在内陆,骨灰撒在任何广漠无人处在“遗嘱执行人”一栏里,张爱玲写的是林式同的名字

她考虑到林式同一定会感到突兀,便在信中解释道,前不久因为要委托上海的姑父代理大陆版权,她去文具店买委托书,顺便就买了一份遗嘱,“免得有钱剩下来就会充公”

3月,张爱玲又给宋淇写了信,告诉他自己的遗物将赠与他们夫妇:“还有钱剩下的话,一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请高手译,没出版的出版……;二给你们俩买点东西留念即使有较多的钱剩下,也不想立基金会纪念”

张爱玲还对林式同说:“也没先问一声,真对不起附寄了个副本来给您过目,不用还我好在立这遗嘱一共只二十美元,如有难处,不便担任,再立一份,这一张就失效了我除了点存款没值钱的东西,非常简单万一有费用不够付,宋淇夫妇会补还是否能行,等有空请晚间打个电话告诉我(477-9453,可行的话我就拿去登记”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生死问题,看得很开,对身后安排是有条不紊的可是,她恰恰没有留意自己最大最具价值的一笔遗产――著作版权这笔无形资产,在她,真的也就是无形吧,跟没有一样

她的这种超脱,留给世间的却是一些不超脱――在她身后,皇冠出版社和大陆多家出版社为张爱玲著作的版权,打起了无穷无尽的官司

林式同在自己的回忆录《有缘结识张爱玲》中这样回忆道:“张爱玲寄来了一封信,信中附有一份遗书,一看之下我心里觉得这个人真怪,好好的给我遗书干什么!……遗书中提到宋淇,我并不认识,信中也没有说明他们夫妇的联系处,仅说如果我不肯当执行人,可以让她另请他人我觉得这件事有点子虚乌有,张爱玲不是好好的吗?我母亲比她大得多,一点事也没有……因此,我把这封信摆在一边,没有答复她可是在张爱玲看来,我不回音,就等于是默许,后来我们从没有提起这件事,我几乎把它忘了”

然而,张爱玲并没有忘记她从这时候且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从1991年7月开始着手,历时一年,完成了《张爱玲全集》的校对工作

在有生之年亲自校订自己的《全集》,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她此举的深意稿件在台北与洛杉矶之间两地往返,费时费力,工程十分浩大然而张爱玲不厌其烦,且特地为《全集》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即就是这部最后的作品《对照记》,副题“看老照相薄”

《看老照相薄》可真是一件伤感而又温暖的事情,一张一张的照片翻过去,仿佛翻过一页一页的流年从出生到现在,她始终生活在上海,前30年,她生活在飞扬的上海传奇里面,后40年,她生活在对上海的想象与回忆里面她的一生是一次旅行,一次朝着自己内心的完美旅行现在这个旅行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第一张就是自己四岁时那粉团圆嫩的脸,安琪儿一般的甜美,张爱玲不由地笑了起来,自己也有过这样天真的时刻呢

后来便一天一天的长大了,懂得摆姿势了,多是张扬而气派的,有一张叉着腰站在阳台上的照片顶不清楚,可是母亲却以为好,去英国的时候特地选出来带了走,后来箱子寄回来,她又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这张照片,当时忍不住泪如涌泉,现在看着,却只有唏嘘,没有眼泪了

这一张是姑姑的照片,她还是那么精美,那么恬淡,自己离国时姑姑就是这个样子,这一辈子姑姑在她的心目中就是这个样子了,永不褪色

这张是祖母带着尚年幼的父亲与姑姑,想到父亲,他从前绕室吟哦的样子便立刻浮现在眼前了,她早已经原谅了父亲,放下了对他的曾经的怨恨,她的血管里流着的是他的血

该书收入了老照片50余幅,从张爱玲的童年时起,到她40多岁止,50岁以后的一张也没有书里还收入了祖母李菊耦祖父张佩纶父亲张庭重母亲黄逸樊姑姑张茂渊以及一辈子的好友炎樱等人不同时期的照片

这些,祖宗先人的照片,都是真正的老照片了,她没有见过他们,然而,她可以感觉得到他们,在人生最孤独的时候,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她的,就只有贵族的血统,是不可以改变的既定事实,是她在内心里一直引以为豪的她提起笔,一字一句地写下:

“我没有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1993年7月30日张爱玲写信给台湾《皇冠出版社》董事长平鑫涛说:“《对照记》加《小团圆》书太厚,书价太高,《小团圆》恐怕年内也还没写完还是先出《对照记》吧”

同年10月8日,张爱玲又一次致信平鑫涛说:“欣闻《对照记》将在11月后发表……《小团圆》一定要尽早完成,不再会对读者食言”

同年12月10日,张爱玲又去信给平鑫涛说:“《小团圆》明年初绝对没有,等写得有点眉目了会提早来信告知不过您不能拿它当回事,内容同《对照记》与《私语》而较深入,有些读者会视为炒冷饭……”

从这些信中看,《小团圆》一书应当已经完成初稿,或者至少是大体完成但不知为什么,这个堪称张爱玲生平最重要的一部遗作迟迟不再出版,倒叫人怀疑起这个消息的可信度来

我不大相信张爱玲会真的写自传,不过像《对照记》这样的随笔散文集或是《小团圆》这样的长篇小说那便另当别论,小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最短的距离,尽可以让作者躲在虚构的人物后面直抒胸臆而不必负责任

张爱玲曾经说过:“向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句,她的第一个回答大约是正史,第二个就是小说了”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对照记》是她的第一个回答,是正史;而《小团圆》则是第二个回答,所以是小说

《对照记》从1993年11月开始在《皇冠出版社》杂志连载,其间张爱玲一再修正,又亲自加了副标题《看老照相薄》,并于1994年出版单行本年获奖

这部《对照记》就在当年11月出版发表《对照记》一出,张迷们争相购买,又是一番洛阳纸贵的盛况,一年半内,就再版印刷了7次而《小团圆》一直没有出版,而在她死后的14年,2009年4月首次在香港出版几个月后大陆才出版,我只买到一本盗版《小团圆》

最新小说: 洪荒:截教首徒,三教合一! 综武:庆国大皇子,杀敌成至高 从扎纸人开始证道长生 综武:融合凯皇,开冲王语嫣 综武:百晓生,我敢说你敢听吗 人在武侠当魔头,师娘孕气逆天! 我,大庆六皇子,开局请庆帝赴死 武侠:悟性逆天,九岁创真武法相 我在修仙界登陆洪荒 综武:人在大明,开局召唤不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