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事情不妙,小仆与吴平急忙跳下去捞苏临静上来,和对方扭打起来,张五财站在岸边喊停手,越喊两边打得越凶。
期间苏临静几次好容易爬起来了,很快又被人撞倒了。
苏临静:……
疯了,这群人杀疯了!
最后还是其余地主家吃瓜的佃户眼看事态严重,去喊来了甲长,这才救了场。
这简直没有王法!
虽然没有被伤到什么,但滚成泥猴还被一群人叫骂,这让苏临静非常恼怒:她要报官!
“不可!”吴平拦住苏临静。
“你咽得下这口气,我可不行!今天必须要让他们付出点代价!”苏临静怒气冲冲。
“静老爷!”吴平一把拽住苏临静的胳膊,神情严肃说道:“一方曲鳝吃一方泥③,这里是朱泾,不要意气用事!”
苏临静被拽得吃痛,在原地怔了一下。
吴平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但凡是里长、甲长或村里长老能解决的事,绝不要闹到官府面前去,因为大多数官司都是各打五十大板,闭着眼睛判的。若运气不好遇上难缠的,人被扣在这里了,还不知要填进多少银钱才能结案放人。
胳膊上的疼痛让苏临静猛然清醒意识到,在古代打官司就是耗时耗财的持久战,到最后往往赔了钱又赔了时间。
苏临静深知今天凭她一己之力很难对这么多张嘴,无奈,她只得忍下这笔帐,只让村里的乡老,对那些人小惩大诫一番。
至于他们拖欠的租子,苏临静没有听张五财的劝说让他们翻倍奉还,毕竟她知道,这些人的妻儿老小还要活命。
男人们在外闯的祸,该打该罚如何都行,但祸不及妻儿,不能为难他们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那些人本是是抱着事后被苏临静严厉报复的决心才动手的,没想到在乡老决判的时候,这个往日的黑心东家非但没有追加租子作为赔偿,还许诺所有拖欠的租子宽限两年。
最后他们每人只挨了一顿小板子,便了事了。
“我知道你们恨我,你们若是不愿继续做苏家的佃户,我放你们另寻出路,若是还愿意留在苏家,又实在难以为继,就去帐房支借今秋的谷种棉籽,到时再连租子一并还上。”苏临静临走说道。
刚才在田间地头还嚣张无畏的汉子们,此刻脸上皆露出几分虚意来,都哑巴不说话了。
苏临静对张五财道:“收拾收拾回松江,出来这许久,老太太也该等得焦心了。”
说完,她抬腿先走了——斗不过,那就远离这个是非地。
小仆没有第一时间跟上去,他杵在原地,眼神惶恐地朝着苏临静背影看去,今天他惹了这么大的祸事,东家全程没问他的罪,他多少有些心里发虚。
该不会等着回去松江再秋后算账吧?
他紧张地攥了攥拳头,转眸一瞥,正好撞上了张五财冷如冰刃的目光,吓得他连忙缩起脖子……
——
江远宁收到苏临静回家的消息时,已经是入夜掌灯时分。
英儿欢天喜地跑进来向他道贺,恭喜他说老爷回来了,老太太心情好了,定会看在老爷的面上不再计较这几天的怄气,他终于可不必再熬着了。
满脸兴奋的英儿一边报喜,一边撺掇着让他赶紧换身颜色衣裳,欢欢喜喜迎接老爷回家。那语气,如同迎接救世主降临一般,恭敬又谦卑。
这些话江远宁一个字都没有理会,他只觉院里四角的灯笼有些晃眼睛。
直到昏暗的烛光从天井深处穿来,照亮灰扑扑的地砖,苏临静被月光拉得老长的身影跨进了东院的门槛——
他才深切地体会到,原来,等一个人是这样的滋味。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张五财还能蹦跶几章?前面都是必要的铺垫,希望能耐心看下去哦。感恩每个收藏这本书、并给出宝贵评价的读者!(90°鞠躬大感谢)
①捉稻:松江方言,割稻
②奴几:奴才
③一方曲鳝吃一方泥:松江府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