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中军大营的路上。
董卓并未着急询问京师到底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心里很有底儿。
事实上。
哪怕京师再如何变故,无非也就是围绕着权利争夺的问题。
要么,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与张让等十常侍为首的宦官,进行夺权。
要么,则是以四世三公的袁家为首的世家,与外戚或者宦官的利益集团进行交锋。
但无论他们如何争权夺利,都对自己没什么影响。
可能绝对不会有人想到,
这三方的利益集团,董卓都有下注!
首先。
此次前来京师,是奉了大将军何进的命令。
董卓本就是武将,而何进又是统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
这层关系,自不必说了。
而其次。
董卓最早是接受了太傅袁隗的征辟。
按照文人的说法,这也算是抱上了袁家的大腿。
算是袁家的‘门生故吏’。
众所周知,官场上,是很看重出身与‘引路人’的。
最后。
则是十常侍的宦官利益集团。
只不过,
相比外戚与世家这两者,
董卓与十常侍的宦官集团,交情不太能拿得出明面上。
曾经镇压黄巾军之乱时,
当初,确实是出师不利。
但为何,皇甫嵩、卢植与朱儁等人,都是打了胜仗。
而打了败仗的董卓,居然没有遭到严重的惩罚?
这当然是因为,早年通过贿赂的手段,与十常侍搭上了线!
所以说。
无论是外戚、宦官、或者是世家大族,
这三者任何一方获得了决定权,最终董卓都会有所收获!
不过。
本就是行伍出身、推崇强权的董卓,自然是更偏向大将军何进的外戚集团。
要问为啥?
有兵权啊!
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而且妹妹又是当今的何皇后。
这,还能输了不成?
因而。
董卓半点都不着急。
甚至,
如果稍微晚点进入京师,等他们互相争权差不多的时候再去,也许还能被他们拉拢,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利益!
不过,董卓虽然心里有数。
一旁的谋士李儒,却道,
“主公,京师不稳,变化诸多,而众将士有所惑。”
“何不先至京师,再行休整呢?”
如今距离京师不到一日的路程。
若是急行军,夜里也能到了。
董卓笑了笑,心知这是李儒在提醒自己。
“文优啊,稍后某会与众将士言说。”
董卓顿了顿,转而问道,
“倒是那件事,你可有察觉出什么异样?”
明明只是个流民奴隶,却是如何成了董白的老师?
闻言。
李儒神色一怔,认真道,
“回主公,一如既往,并未有任何异样。”
“前些时日,又有探子消息回报。”
“此子确实名为李奉先。”
“似生于幽州,其父母因战乱走失,五岁混于流民。”
“七岁结识徐荣,后因故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