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扬锋汉起 > 第五百八十一章以棉为战

第五百八十一章以棉为战(2 / 2)

突破口便是江陵,杨安玄笑道:「天子新丧,不宜出兵,等到来年愚要率军亲征,夺取江陵城。」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雍公稳稳地占着上风,堂上几人皆知若无魏军牵制,从北雍州、司州可调用轻骑、步卒五万以上,要战胜宋军不难。

主公能夺取天下,作为佐臣的诸人自会水涨船高,辛何盘算自己最少能做个尚书,笑道:「各州郡夏粮入库,连年丰收,粮仓储满,足以支应三年所需。」

杨安玄问道:「州郡人口增长如何?」

辛何道:「年前各州郡报来户籍人口,与五年前相比,不算北雍州、北冀州、秦州等地,仍增人口六十七万,其中四十三万是新生孩童。」

习辟疆满面喜色地道:「主公广施仁德,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新生儿增长迅猛,此乃太平盛世兴旺之兆。」

辛何笑道:「再有十至十五年,治下百姓至少能增加二百万,其中青壮数能多增六十至八十万,届时主公振臂一挥,天下可定。」

杨安玄微微一笑,十至十五年,自己可不想等那么久。刘裕已经五十五岁,若让他老死床榻,岂不少了几分趣味。

不过,刘裕麾下文武众多,对其十分忠心,兵马亦称雄壮,与己军相持并不逊色。

刘裕自身称得上英明神武,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颇有建树。江南土地肥沃,三吴、荆江之地是鱼米之乡,又从自己手中学去杨家犁、锻铁以及丹火等术,与自己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另外,刘裕掌控建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加分不少,又与北魏结盟共同抗衡自己,短时间要剿灭他不太现实。

杨安玄问习辟疆道:「习公,愚命你多多收购棉花,不知情况如何?」

当初决定组建义阳棉行,杨安玄就把自己想通过棉花对江南经济施加影响的见解告诉了王镇恶、辛何、习辟疆等心腹,几人都深为叹服。

「已从江南购得棉花五十余万斤」,习辟疆道:「江南一带的棉价涨至五十余钱。另外,淮河一带的棉花价格也涨至四十余钱,购得一百二十余万斤,囤于新息、义阳、南阳等地,市面上已难见棉花出售,零散的棉花在棉农手中,都不肯轻易出售。愚估计今年的棉衣已涨至千钱,棉布的价格会超过万钱。」

习辟疆购棉的钱粮从辛何手中支出,辛何苦着脸道:「主公,购棉花费金三千八百两,粟米近五十万石,明年再

这样收购,怕是撑不下去了。」

杨安玄哈哈笑道:「辛公方才还说粮仓堆满,足够三年支用。辛公莫急,百姓交易以物易物,棉亦可当粮、布交易,囤棉便是囤钱,官府不妨引导、鼓励百姓以棉易粮、易物。」

习辟疆对杨安玄高价购棉之计深为了解,此乃当年齐相管仲曾用此计对付鲁国,后又用此计灭掉衡山国,炒高棉价最终是以棉侵粮,引诱江南百姓弃粮种田,通过种棉破坏田地,最终掘动刘裕根基。

「魏商亦在大力收购棉花,还在暗中求购棉种,主公可要加以限制?」习辟疆问道。

看来魏人已知棉衣御寒的功效,杨安玄笑道:「加紧盘查,让魏商带牛羊战马来换,官府开具易物凭条,若是以钱购置则暂扣棉花,让其用牲畜来换;至于棉种不必限制,但要严禁棉农前往魏境。」

习辟疆点头记下。杨安玄又问道:「愚应允义阳棉行前往江南买地建场,让其暗中招募百姓来雍境落户,不知效果如何?」

辛何一皱眉,道:「过境边卡防守甚严,义阳棉行禀报无法夹带百姓北来。」

杨安玄想起商情司送给他的谍报,冷哼一声道:「义阳棉行倒是一心只想赚钱,商情司禀报义阳棉行捐赠给宋军四万件棉衣,这群人倒是帮着刘裕对付起愚来了。」

习辟疆知道义阳棉行背后有杨安远,甚至还有杨湫等人的身影,没有做声。

辛何怒道:「需严惩这些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徒。」

杨安玄道:「给义阳棉行会首去函,既然义阳棉行能给宋军添置四万套棉衣,便也给我军捐上四万套吧。」

习辟疆提醒道:「今年棉价大涨,来年种棉之人会剧增,主公要命郡县严控棉田数量。」

杨安玄笑道:「堵不如疏,控制棉田数量无非是担心粮田不足,只需郡县能保证税粮不减,一切自由市场调节。若是征缴的税粮不足,唯太守、县令是问,撤职查办便是。」

注(1):最早称呼儿媳为「妇」;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新妇」一词,用来指称儿媳;唐末成为「息妇」,宋时演变为「媳妇」。媳妇一词应从新妇演变而来。

最新小说: 极品假太子 大明:嘉靖修仙啦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年轻气盛八皇子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