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暗地里依靠袁术才勉强在丹阳扎下根,却又被与袁术不睦的顶头上司扬州刺史刘繇针对,又被丹阳郡的世家豪族不断架空的受气包周尚,带着大军而来又有徐琨全力支持的江东传统世家家主兼庐江太守陆康无疑就是一条强龙。
面对染血的刀剑与利益的诱惑,宛陵大部分官员与世家豪族选择了臣服,出人出物表示对陆康的支持,只有少数几个不开眼的官吏、豪族表示了异议与非暴力不合作,然后被陆康毫不犹豫的族灭以儆效尤。
乱世用重典,在这种关键时刻,手腕一向强硬的陆康更不可能含情脉脉。在陆康的软硬兼施之下,不过一天时间,宛陵的各方势力就被强行拧成了一股松散的麻绳,用来拉负重前进肯定不成,但至少在没有强大外力的情况下,绳子不会轻易散掉。而这,也就足够了。
除非屠城,否则谁也无法在一天之内让一座城市的大部分人归心,陆康所需要的,只是他们不要在陆家征战江东的时候,出什么幺蛾子而已,而等到江东平定了,他们就会主动拧成一根结实的绳索,争先恐后团结在陆家的周围。
在陆康与本土势力斗智斗勇的同时,新婚燕尔就领兵出征的陆尚也没有时间带着大乔游山玩水,而是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整合部队上。丹阳兵是天下著名的精兵,虽然陆尚并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出彩的战绩,但悍不畏死闻鼓而喜却是大部分丹阳兵的特点。
示之以恩,诱之以利,威之以刑,在加上周泰、蒋钦、陈武、凌操、徐琨等专业人士的协助,并没有费太多功夫,陆尚就将上万丹阳兵以及四千多水军纳入了麾下。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提升他们的忠诚度,更无法做到如手使指,但摇旗呐喊打打顺风仗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有了这一万四千人,加上陆尚前期入城的千部队、凌操后期带来的六千水军以及陆康压榨宛陵世家豪族所得的人马,陆尚麾下的主力已经达到三万五千人。
三万五千人看似不多,但大部分都是受过一定训练装备也相对精良的郡县常备军,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都见过血,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他们其实已经算得上是精兵,虽然与北方那些常年征战的精锐或许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江南这个承平之地,他们却已经算得上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了。
本着兵贵神速的原则,在匆匆拢起部队之后,陆康与陆尚便只留下熟悉丹阳郡情况的徐琨带领五千人坐镇宛陵,主力则统统乘船,沿水路入大江,而后顺流而下,直逼曲阿。
陆家毕竟不是孙策。历史上的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袁术甚至能够算他的助力,能够保证孙策后顾无忧,但陆家不同。如今陆家与袁术已成仇雠,虽然陆康与陆尚已经做了多方准备,庐江也征了不少兵马,但万一事情有变袁术脑袋抽风非要攻打庐江的话,陆康与陆尚都不认为陆儁能够守得住。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陆家的行动必须要再快、更快,力争在袁术反应过来之前占据江东三郡。只要能够占据江东三郡,陆尚便有信心与袁术划江而治,到时候哪怕是丢了庐江也伤不到陆家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