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的小插曲很快过去,将口不择言的喊着“哥哥”,浑身抽·搐陷入半昏迷状态的孙尚香送给震惊心疼的吴夫人照顾,日理万机的陆尚并没有留下与孤女寡母交流,而是回到了书房,将冯真等人放出来放了放风,又与袁桃、袁夭姐妹做了几万字的活动,待一切处理妥当之后,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里踏上了南归之路。
陆尚和大小乔分开已经好几个月了,离开江东的日子更长,与父母分开的时间更长,于情于理也该回去一趟,刷刷存在感。
在陆尚离开江东的这段日子里,如初升之阳的江东又吸引了众多的谋臣武将。法修有张纮、华歆、虞翻、王朗、许靖、诸葛瑾、严畯等人,武修有全柔、董袭、贺齐等人,可谓是精华汇聚。
这些人中,张纮与早就投奔陆康的张昭齐名,本身更是江东名士,虽然与张昭一样也是投降派的一员,但其才能尤其是阵法方面的修为十分卓著,谋略内政也十分突出。张纮家族虽然与陆家的关系一般,可为了家族的利益,张纮只能够选择出仕陆家,而只要陆家能够保持住上升的态势,哪怕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张纮也不会轻易背叛。
华歆是一个谋身者,本身也算是才华横溢,但因为没有强大家族的支撑,所以虽然博览众多修真方面的书籍,但不论是实力还是能力上都要逊色二张不少,对于名利财富铭文功法更是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原来的历史此时的他差不多应该去投奔曹操,但是随着袁术被陆尚打败,觉得陆家的前景比曹操要好太多又身在陆家治下的华歆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出仕陆家。不过,与二张一样,这也是一个可以用其才,但不能过分信其德的人。
虞翻也是江东人,为人刚正不阿且性多不协俗,属于三国时代的魏征、海瑞一般的人物,但比前者更加忠心比后者更有能力,属于坚信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臣,且其博学多才,尤其擅长《易经》风水之道,是所有明主爱恨交加的大才。
王朗则是一个书袋子,同样博学多才,修真理论极其丰富,还曾是会稽太守。被俘后的他本来还想展示一下气节,但当陆尚占据寿春覆灭袁术势力后,本身的气节不过了了的他只能够选择屈服,成了陆康的长史,算是一个供起来的花瓶,主要用来体现陆家的宽宏大量,起到千金买骨的效果。
许靖也是名声很大的废物,他的作用似乎仅仅是有名,不论学识还是修为都只能说尚可,品行操守更是低的发指,在陆尚看来这种人只适合做供起来的应声虫,不过应声虫也有应声虫的用法,只是在某些时候用来呐喊助威还是挺不错的。
与以上人物相比,诸葛瑾、严畯只能算是小字辈,其中诸葛瑾是狡兔三窟的诸葛家族的第一窟,其人胸怀宽广,温厚诚信,能力也不输于前面的老字辈,在历史上算是孙吴中期的核心谋臣之一,其子诸葛恪更是天赋异禀,只是野心似乎稍微大了一点点。严畯与诸葛瑾、步骘较好,不过,他的能力不及诸葛瑾,也没有一个好妹妹,本身更是书呆子气,算是一流人物中的二流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严畯的能力起码不比简雍、孙乾差。
武修方面,全柔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能将,历史上其先后在孙策、孙权麾下任职,颇受重用,他的儿子全琮在历史上还是孙权长女孙鲁班的夫君,各方面的才能都是极佳。收了全柔与收了凌操一样,都是买一送一的好买卖。
董袭是会稽人,身高尺,武力过人,水战陆战皆是一流,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历史上他的作战勇猛,忠于任事,虽然大将难免阵前亡,最终淹死在水中,但绝对是终于王事的典范。
贺齐是山阴大族贺氏一族继承人,本身沾染了世家子的一些习性,比如说喜好奢侈,但本身能力却不容置疑,其人山地战、水战皆十分擅长,与山越作战经验丰富,是陆家十分需要的人才。
以上名臣能将与之前已将加入到陆家的周泰、许褚、太史慈、蒋钦、凌操、陈武、朱恒、徐盛、丁奉、邓当、吕蒙、张昭、顾雍、鲁肃、徐庶、步骘等人,共同构成了陆家文武百官的第一梯队。依托这些大部分都是历史上孙吴核心的人才,就算是陆家想要称帝,也不缺中枢官僚。
可以说,此时陆家的人才储备,已经强于此时也算是人才济济的曹操势力,而在铭文储备、士兵数量、钱粮后勤方面,更是碾压了快要吃不饱饭的曹操和头上冒着绿光的刘备,甚至可以与北方的袁绍争雄!
必过比袁绍来,陆家还是有着很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