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二十七章 下注

第二十七章 下注(1 / 2)

耿炳文,其父耿君用亦为从公功臣,随太组渡长江攻金陵,后战死宜兴。

耿炳文子承父职,镇守浙江长兴十年,遏制张士诚向西攻势,为太组攻灭陈友琼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立国后又随徐达北征,多有功勋,得以爵封长兴侯。

建文元年,耿炳文率大军北征,虽遭败绩,但败而不溃,勉强维持战线。

但黄子成举荐李京隆取代耿炳文,临阵换帅,终招致大败,此后耿炳文一直赋闲在家,就算是改朝换代,除了李允熥登基大典之外,几乎没出过门,据说重病卧床不起……当然了,现在可以确定,不是据说。

建文五年六月初三,七十岁的耿炳文在金陵病逝,礼部拟定谥号为“武愍”。

本为武将,谥号以武,理所应当,但“愍”不是褒谥,也不是贬谥,而是平谥。

“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难”曰愍。

虽然礼部尚书蹇义投向燕王李高炽,但……如果给耿炳文定个贬谥,朝中官员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虽然李高煦也很不满,什么叫在国遭忧?什么叫在国逢难?

燕军奉天靖难,这叫忧难?

武英殿又为了这事吵翻了天,最终燕王太妃徐氏和魏国公徐辉组都点了头,这个谥号才定了下来。

耿炳文不是病了一天两天,府内早有准备,递上遗折的同时,长兴侯府已然挂白,哭声震天,从第二天起,朝中大小官员陆续前来拜祭。

最先前来的是前吴王府教授,如今的中书舍人杨应能,代皇帝拜祭……虽然是傀儡皇帝,但终究也是皇帝,还算有些分量。

之后魏国公徐辉组、兵部尚书徐增寿、山东布政使铁选等朝中显贵均亲至拜祭……其中铁选很是被耿家人鄙夷,武英殿之事早就传开了。

嗯,铁选被陛下痛斥无耻,这等事燕王一脉自然是要大肆宣扬的。

至于燕王一脉……燕王李高炽与礼部尚书蹇义、户部侍郎夏元吉在第三天前来拜祭。

于是,就算心不甘情不愿,曾经和耿炳文交战的赵王李高煦带着淇国公丘富、工部尚书严震、都察院右都御史陈瑛前来拜祭。

泾渭分明啊,燕王和赵王这对兄弟的矛盾几乎是满朝官员都心知肚明的。

双方势力的首脑人物都来了……朝中剩下的重臣自然也要走一遭,至于那些中下层的官员,更不会不去。

所以,当刘璟来到长兴侯府外,不禁有些愕然,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耿炳文子侄辈人数不少,但也忙不过来。

“嘿嘿,开国功勋,无人有此荣幸……”

有颇带了几分讥讽的低语传来,刘璟侧头看了眼,是一位面容俊朗的中年官员,不禁摇头道:“杨兄不可妄言。”

显然,看穿了这门庭若市背后迷雾的并不仅仅只有刘璟,耿炳文活着的时候,在勋贵中地位不高,在朝中也没什么分量,但死了却引得满朝而动……说起来实在有点滑稽。

而且之前那些开国功勋的丧事……呃,大部分都是拉去斩首了,哪里有什么丧事啊,自然没有今日这般景象。

中年官员上前两步,低声道:“听闻陛下在武英殿震怒,罢朝三日,命应能兄代为拜祭,才引得……”

“坊间传闻如此,实情……在下亦不知晓。”刘璟苦笑拱手,“在下已被斥退罢官多时,正要返乡。”

顿了顿,刘璟轻声道:“为谷王一事,陛下迁怒,倒是杨兄……毕竟也曾是陛下潜邸旧属……”

中年官员脸上也流露出苦笑,“当年不过充位而已,只面见陛下两次……只怕陛下都不记得了。”

“无碍,大司徒对杨兄颇为赏识,日后必然前程似锦。”

刘璟只是说些场面话,但这位中年官员却顺势爬上来了,“下个月便是大司徒寿诞,孟光与大司徒是忘年交,想必要亲往贺寿……”

“那是自然……”刘璟的视线在中年官员脸上打了个转,嘴里应付,已经走进了长兴侯府。

虽然不知道陛下是怎么办到的,但不得不承认,陛下确有识人之明,刘璟在心里想,这位果然有些油滑,很会钻营。

呃,对一个穿越者,而且还是对靖难前后历史非常熟悉的穿越者来说,这很正常。

如果真有识人之明,李允熥至于被杨应能、常宽困在宅子里大半个月,最终被逼登基吗?

当日,李允熥写下的那份名单之后,犹豫半响才提笔添上一个名字,并告诫刘璟……此人虽有才干,但却是个首尾两端的人,不可贸然袒露心迹。

因为,这个人的名字是杨寓。

杨寓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如果换成以字称呼那就熟悉了,士奇。

这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杨开泰之一的名臣杨士奇。

杨士奇自幼坎坷,年轻时游历四方,建文元年被召入翰林院为编纂官,参与编纂《太组实录》,因文采得吏部尚书张紞的赏识,后授吴王府副审理。

说起来,杨士奇是李允熥正儿八经的旧臣,但实际上他只见过李允熥两面,这些年一直埋头于翰林院。

因为不是科举出身,又没进国子监,杨士奇想仕途顺利,就必须扒上一条大粗腿,自然看不上当时的李允熥。

说起来当时李允熥还有点小兴奋……结果人家压根就不甩自己,而且杨士奇只是在吴王府兼职,本职还是翰林院编纂。

当时还是建文元年,杨士奇选择的大粗腿,是对其有提携之恩的吏部尚书张紞,但不久张紞就致仕归乡。

之后就是五年靖难大战,燕军打进了金陵,杨士奇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正准备跑去抱李棣的粗腿的时候,孝陵外惊天一爆……李棣升天了。

对此,杨士奇的唯一感慨就是,腿脚不好,未必是坏事!

翰林院那位同僚,翰林编修杨子荣倒是腿快,抢在燕王入宫之前劝其谒太组陵,杨士奇听说之后痛恨自己腿脚不好……但现在杨子荣惨的让人都看不下去。

在冷眼旁观了两个月之后,杨士奇决定将注压在李允熥这位傀儡皇帝身上,一方面正巧自己当年是吴王府正儿八经的属官,勉强有些渊源。

另一方面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张紞起复,再次担任吏部尚书。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新小说: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极品假太子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年轻气盛八皇子 武成年后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