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回到战国当赵括 > 第1095章 赵括准备迁都

第1095章 赵括准备迁都(2 / 2)

如果说曾经的少女田婉是那么的清纯美丽,如今的田婉就是雍容华贵,优雅端庄。

赵括轻声附耳对着田婉道:“王后,有没有兴趣今晚造一名王子?”

田婉闻言先是一愣,随后脸颊上顿时闪过一丝红晕,嗔道:“大王!”

赵括哈哈大笑。

对于赵括而言,每当处理政事的繁忙完毕之后,回到家中和妻儿谈笑一番,就是人生最大的慰藉了。

第二天,赵括召集了几名汉国重臣,召开了一次会议。

虽然改革了制度和官职,但能够参与到这一次会议的人也就只有那么九人,这九人也就属于真正决定赵国国政大事的人物。

会议的一开口,丞相许历就开口说道:“大王,如今您毕竟也是登临王位,也应该修建一座新的王宫了。”

许历的话音落下,顿时就得到了众多臣子们的认同。

对于这些汉国臣子们来说,他们身为赵括的臣子,当然更希望赵括能够在豪华无比的宫殿之中处理政事,这才是真正体现地位的地方。

原本来说,邯郸城之中的赵王宫当然是现成的地方,但是赵括既然已经把赵王宫“封”给了赵王,那么大家自然也就不会在这个地方继续的去劝赵括。

赵括微微一笑,道:“不瞒你们说,今天寡人找你们过来,正是要商议这件事情。”

在听到赵括的这句话之后,左丞相庞煖立刻表态:“大王,老臣不才,愿意负责为大王督建新的宫殿。”

其他大臣同样也是纷纷表态,在这件宫殿的事情上十分的积极。

赵括见状,顿时笑了。

“不不不,你们都误会了。

寡人并不是想要在邯郸城外新建一座宫殿,寡人想的是——迁都。”

赵括话音落下,在场的赵国重臣们顿时露出意外的表情。

迁都?

这还真的是大家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赵括笑道:“是的,邯郸虽好,但毕竟是赵国数百年的国都。

若是寡人依旧定都于此,不免让别人觉得和赵国藕断丝连。

所以,寡人认为迁都才是上策。”

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这里很多人都是心念赵国的,这里等于是赵国的大本营,赵括作为取代了赵国的人,在这里居住显然多多少少有些隐患。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就比如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之后,遭到了秦国国内保守派贵族的反对。

于是,秦孝公果断让商鞅修建了新的都城咸阳城,从而让原来的都城之中那些保守派的贵族们在迁都之后丧失了反对秦孝公的力量和权势。

新的国家,当然不能把充满了旧势力的地方作为都城。

邯郸是赵国的邯郸,并不是赵括的邯郸!在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许历第一个开口赞同:“大王所言极是,老臣赞同迁都。”

其他大臣们也都是人精,纷纷回过神来,一致表态:“臣等也同意迁都!”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要迁都到哪里去呢?

众人七嘴八舌,提出来不少地点。

“邺城!”

“临淄。”

“大梁。”

“陶邑。”

“洛邑。”

“陈城。”

……一下子,十几个候选的地方就冒了出来。

这些新的迁都候选地,那都是如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面对着这么多的候选地,赵括显然早就已经有了打算,淡然笑道:“其实寡人已经想好了新的都城地点。”

新的都城地点,首先,必须在中原。

这是因为赵括最为核心的力量是在中原地带,而且中原也是如今世界上最繁华,最热闹,最发达的地方。

其次,这个地方还应该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商业的城市。

为什么一定要说商业?

因为赵括作为穿越者,心中非常清楚发达的商业将会是赵国将来发展的一大助力。

咸阳,也就是长安,这个地方是秦人的老巢,无论水路还是陆路交通都不方便,又不位于中原,当然是要排除掉的。

洛阳,在长安以西,但也是曾经的周天子所在地。

虽然周天子在前几年已经被秦国灭亡了,但洛阳这个地方如今已经衰败,商业也不发达,不再适合成为都城。

蓟都,也就是后世现代的帝都,这时候还是一片北方的“蛮荒之地”,也不适合定都。

临淄,确实是在中原,但位置太偏东方了。

陈城,楚国的土地,如今楚国还没有灭亡,也不合适。

想来想去,其实也就两个选择是最好的,一个是大梁城,另外一个就是陶邑。

这两个地方,同样都是位于中原最核心的地带,同样都是商业贸易极为发达。

赵括宣布了决定:“寡人准备定都陶邑。”

为什么是陶邑?

因为陶邑是曾经宋国的都城,而宋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灭亡了。

在那之后,陶邑一度归齐国,后来归秦国,再后来归魏国,最后才落入赵国手中。

来来回回,陶邑这座被各国统治的城池之中早就已经实现了大融合,赵括定都在这里,就不需要担心任何诸侯国的暗中反对势力了。

面对赵括的决定,众人齐声称赞:“大王所言极是,便以陶邑最佳。”

这就是赵括如今说话的分量,这就是真正的一言九鼎!

最新小说: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归藏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