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
郭峰一行到得嘉兴城。
途中得之,王夜叉本名王德,乃是西军前锋指挥使姚好古麾下虞侯。
姚好古麾下有千精锐,驻守在嘉兴城中。
但用兵权限却在安抚使孙应元手中。
这是宋国的一大特色的,武将领兵,受文官节制。武将能否打胜仗不重要,关键是要听话。
如果千精锐,放在一位名将手中,足以攻下杭州,击败明教的乌合之众。
但是安抚使孙应元乃是传统文人,打仗讲究的是多算多胜,少算少胜,必须兵力想当才能开战。
因此,在西军二十万主力抵达前,只要守住嘉兴城即可。
谁要是敢出城浪战,虽胜亦斩!
郭峰得知愿为,心中对赵宋的文人领兵政策,大为鄙夷。
什么铁血大宋,全是狗屁!
以文制武,靠吊书本打仗,难怪会积弱四百年,对外打仗,谁也打不过,最后国家被灭。
郭峰是童贯临时征辟来的敢战士虞侯信使,身份倒也不低。
因此,仓促之下,主将姚好古设宴款待。
至于经略使孙应元,连大军统帅童贯都不放在眼中,更不肯出席宴会了。
毕竟,文官至上嘛。
酒过三巡,
郭峰忍不住说了一句话,试探道:“某自杭州来时,见到城中戒备松懈,贼军器械不足。若发精兵功成,只需三千,便可打破方腊贼寇。同姚将军若想立功,可上书请战,必奏凯歌。”
姚好古避而不答,只推辞道:“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何时进兵,何时破贼,自有经略使发话,非你我可知。”
得,这厮已经被磨去了棱角,不堪大用。
郭峰也不再强求,酒宴过后,领了三幅铠甲,三把腰刀,然后就留在城里平静渡日。
闲时,与雷纯喝酒谈天,传授武功。
忙时,同狄飞惊出城巡逻,学习军中战法。
…………
童贯统兵南下,浩浩荡荡,并非只是平贼那么简单。
宋国的军队兵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禁军,屯驻汴梁,号称百万,开国时有十万。
如今承平日久,只剩下了四十万,还是不堪用的样子货。
第二种是厢军,乃是各地州府的防御兵马,数额同样有上百万之多,但半数都是空额,剩下的也都是临时召集的农夫百姓,基本上毫无战力。
第三种是边军,以西军为最,号称三十万,实则有二十万之众。
西军本来也不起眼,但一百多年来,与西夏国累年恶战,却是硬生生打出了一批精兵强将。
因此,汴梁的赵官家,对西军其实也忌惮的很。
所以,听闻江南方腊作乱后,非但不急于调兵平叛,反而有意无意的放水,让贼寇坐大。
直到方腊的明教义军,经过一年苦战,攻陷了江浙全境,在杭州开府建牙,才让火速下旨,让童贯带领西军南下平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