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长辈(1 / 2)

派去丰城的人马回京的那一天,谢策正好要带秦清出门。

因为这混账的任性,原本理应亲到的封赏嘉奖只得变成一道圣旨送去康王府,明章帝还得为其遮掩,说谢策在丰城辛劳数日,殚精竭虑、日夜不眠,事情一办完就立马赶回来复命,这才累倒了,故而不能到建阳殿领封赏。

当然,这不过是块遮羞布,为那混账的桀骜不驯找了个借口罢了。但谢策立下功劳是真,这样一个平日只知道和人过不去的纨绔能耐下性子在丰城吃苦,也算是令人刮目相看。

世家们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卖了华安长公主和康王一个面子,跟着明章帝一起夸谢策改变大,肯吃苦,为百姓付出。

正所谓听风就是雨,百姓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要舆.论引导的好,稍微来点实际行动,黑的也能洗成白的。更不要说谢策确实在丰城和其他人一起亲力亲为,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短短几日,谢策头上的恶名就被洗掉不少。

或许有人会觉此不公。为何好人小心翼翼,稍微行差踏错便要背负污名,前头所做一切皆付诸东流,被人抹的一干二净。而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从未做过任何好事的人,只要有所改变,不管多少,就能被刮目相看、赞不绝口。

尽管秦清知道谢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恶人,但看见百姓们提起他时明显缓和不少的言语,也不免产生一丝怅然。

世道如此,最苦的还是底层的平民百姓。

“怎么了?”谢策买好糖炒栗子,回来就看见秦清一脸迷茫,那样子让人说不出的心疼。

他们这次出门没带任何人。

季真的心肝宝贝都捏在谢策手上,哪敢不让秦清出门?一开始丹心还以为二姑娘会跟着去,没想到秦沅这回竟然没和谢策作对,谢婠婠这个黏人的小姑娘便陪着秦沅留在府中。

两人穿着较之比平时朴素一些的衣裳,时下流行簪花敷粉,男子打扮得比女子还要阴柔。但秦清不爱那些笨重的钗环,谢策身上也没那么多装饰品,唯一一个香囊还是秦清给的,这一身瞧着清爽无比,但若是仔细看,就能发现那朴素的衣裳所用的布料都价值不菲,更不要说两人相貌出众,一个清冷寡言,一个昳丽精致,那不同常人的气派,也让很多人敬而远之,免得多生事端。

谢策本来不欲带秦清往闹市来,虽说热闹繁华,但人也多,挤着踩着让秦清受了委屈就不好了。但转念一想秦清长这么大,怕是都没来过这种地方,又有些心疼。

左右都有自己在旁护着,若有人不长眼,他一定让他后悔莫及!

秦清接过谢策剥好的板栗,小小一颗软糯香甜,她放在嘴里轻轻抿着,吃完了才道:“阿娘常说,正因我们出身显赫,身居高位,才更应该为百姓考虑,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我们要保护他们。”

“嗯哼。”谢策不置可否。

华安长公主在这上面不愧是先帝一手教导出来的,可比明章帝有觉悟多了。

但无私的人,往往得不到好下场。

难得没穿窄袖,借着袖袍遮掩,谢策握住了秦清的手,她脸上略带一丝迷茫,低声道:“可我觉得,百姓更像一把刀。端看握在谁的手中,利用好了,轻而易举便能杀人。”

这是秦清在明章帝为谢策的名声铺路中发现的一个道理,群众往往盲目而从众,三人成虎的道理自古都有,很多事情,人们不会去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光靠着道听途说便能定义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

谢策是纨绔不堪,可他从来没伤害过任何一个百姓,甚至很多世家子弟都会纵马上街,横行霸道,但这些他都没有做过。他做过最离谱的事情也就是把皇子摁在地上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和他过不去的世家子被他狠狠教做人。

这些人,骂也骂不过谢策,打就更不消说,唯一能做的就是怀恨在心叫人扭曲事实散播谣言,把谢策塑造成一个恶名昭彰的祸害。

实际上和百姓毫无相关,但说得最起劲的就是他们。就如同这回丰城的事情传回盛京,夸谢策少年英雄、吃苦耐劳、力挽狂澜的,还是这群人。

盲目而从众,才是最可怕的。

谢策不在乎这个,却也知道其中危害。

可他不是什么圣人君子,也不稀罕做英雄好汉,更没有治世之才、将帅之能。

他连上辈子最后害死阿宁的人是谁他都不知道。

他很想说阿宁不要管他们,但看着秦清拢出好几道褶皱的眉心,又默默闭上嘴。

最新小说: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大明:嘉靖修仙啦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年轻气盛八皇子 武成年后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极品假太子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