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代完兀良哈的事情后,朱桢回到了大宁。
宁王府上。
“什么,六哥,你居然收服了兀良哈?”
朱桢一手端着热茶,一手随意地将国书丢给朱权。
朱权拿起国书,赞叹道。
“六哥,你真是做了一件惊天大事啊。”
“兀良哈的朵颜三卫,可是天下难有的骑兵精锐。”
朱桢道:“等兀良哈部首领来宁王府宣誓臣服后,你就将北边防务,抽调到西北。”
“兀良哈部,现已归顺大明。”
“你离兀良哈部最近,朵颜三卫就便宜你了。”
“地方上,兀良哈部受你宁王节制。”
朱权脸都要笑烂了,他本以为,朱桢会将兀良哈精锐的朵颜三卫迁往楚地。
没想到,朱桢竟然把这笔精锐直接送给了自己。
和他的小心思不同,朱桢根本不在乎朵颜三卫到底是受他宁王朱权节制,还是受燕王朱棣节制。
只要他们能在大明北境,替大明防卫好北元,那他们的价值就达到了。
至于楚地,身处大明腹地,根本用不着这么精锐的骑兵。
除非,自己想造反。
可是朱元璋已经不止一次地明示暗示要将皇位传给我,但我真的不想天天看奏折啊。
休整了几天之后,兀良哈的几个长老按照约定来到宁王府上交兵符。
接收仪式,朱桢全权交给了朱权负责。
毕竟,对这等繁文缛节,朱桢不懂,也不感兴趣。
而一直钻营的朱权,却是精通此道。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是朱桢的一贯准则。
不得不说,朱权将这个仪式搞得有模有样。
他早早几天前,就在大宁最繁华的街道搭建了台子。
仪式这天,大宁万人空巷。
几乎所有人都来到街口,见证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这些大胡子,就是兀良哈的长老啊。”
“嗨,还是咱们大明好,咱们官员的衣服,比他们整洁多了。”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咱们泱泱大国自然是那些番邦比不了的。”
“明年就是三年一度的科举了,我一定要考上状元。”
“嘿,你可真会吹牛逼,状元都敢想?再念三年,考个秀才就差不多了。”
“那个穿白衣服的,就是六皇子。听说他一人冲入战场,将鞑靼将军的头颅割了下来。因为这等恐怖的实力,兀良哈才愿意并入我大明。”
“兀良哈这等蛮族,一向都是慕强的,只有足够强,才能够收复他们。”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乱军之中取敌方上将首级,哪有那么容易做到。况且对方,还是杀人不眨眼的蛮夷。”
“真的是六皇子一个人干到的吗,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不过二十来岁的样子,他怎么会有如此恐怖的实力。”
“大明有六皇子在,真是大明的幸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