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灾民们自己想办法。
等那些坚持不了的百姓逃了或者是死了。
数量达到一半以后,开始放粮赈灾。
二是,平均发放赈灾粮食。
至于百姓能不能坚持到秋收,那就不是官府的事了。
第三,就是向朝廷再要一次赈灾款。
朱植看了方案,二话没说,就选了第三个。
“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死了,可就啥也没了。”
“去,差人去应天送信,让我父皇再送一批赈灾款过来。”
朱桢敲了敲桌子:“朱植,你知道大明的岁入是多少吗?”
朱植木讷地摇了摇头。
朱桢叹了一口:“三千万两白银!”
“现在北元还未被灭,地方上也仍时有叛乱发生。”
“朝廷上上下下,都需要用钱。”
“你可知道,为了凑齐这十万两黄金的赈灾款项,朝廷顶着多大的压力吗?”
朱植道:“那是爹的事,我总不可能,看着辽地的百姓就这么饿死吧。”
“这要是逼着这些饿肚子的百姓反了,那爹到头来,不还是得怪我。”
朱桢气愤道:“你就不会自己动动脑子。”
“这么大的人,遇到困难还是只会找爹,你是大明巨婴吗?”
朱桢的话,把在场的官员都逗笑了。
“巨婴”这个形容词,他们此前从未听过。
但是朱桢一说出口,他们就觉得,太形象,太有画面感了。
朱植自打就藩辽地以来,一直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遇到事情,只知道找手底下的官员。
手底下的官员办不了的,就差人送信到应天,找他爸爸洪武大帝求助。
就藩以来,从未有过任何建树。
这样的藩王,哪怕是个酒囊饭袋也能当吧。
说一句“巨婴”,都算是抬举他了。
朱植隐隐也察觉到了周围人的嘲笑。
他憋红了脸,对朱桢说道:“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教教你啊。”
朱桢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对朱植说道:“看好了,我只教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