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踏春 一

第二百九十八章 踏春 一(2 / 2)

挖花草?扯淡,咱出去踏春又不是采花,李清还卖关子呢,还就不肯告诉张叔出门踏春为什么要准备锄头,不过细一想。张叔提醒地对。那就再买上几个筐子,不过啊,咱可不稀罕什么泥土!

这歌里唱着“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但其实平常生活里。还是一定需要出些新意、有些变化地,特别是所谓的老夫老妻,人活着哪能不在意情调呢?比如现在李清就很有些花痴的感觉,因为三个女人总算出来了,居然不出门就可窥艳!

若英已经不复当初在水云庄下棋的那个小姑娘,两年下来,身量丰满了许多,该有的全有了,只是见李清呆头鹅似得盯着看,一低头的那抹温柔恍如当年;而云三娘自然清楚现在的李清绝对不是小和尚,眉间眼角浓浓地女人味依旧,却突然有了小姑娘的娇羞;而施二娘。。。。。。做朋友妻了,调戏自然不可,按说这么盯着看也是不好,可李清硬是按奈不住的看了好多眼!

真不应该抱怨的,想当年李清读大学的时候,约一女孩子跳舞,人家换双鞋都换了一小时呢,哪有现在这么惊艳的感觉?而且还是三个漂亮妹妹,值,还是咱大宋好啊!

门外袁叔早就雇好了大车等着,即便李清很想钻到和姑娘们坐一个车上,只是这样确实不成体统的很,便只好一肚子委屈的和张叔、袁叔挤一堆了,张叔地儿子小四并没来,现下还在厢军地兵营里,只跟来了李家庄另外的四个子弟,是踏春又不是出去打群架的,跟那么多人干啥?

这人老了地确就不好,再怎么也得春心常在是不?张叔刚才就丝毫没有惊艳的感觉,当然原因主要是他根本就没敢盯着看,人家可是懂礼数的,所以他一点都不明白李清的委屈,一上车都和李清抱怨上了,“公子,这起子厢军委实叫人头痛,太差劲了,咱们骑捷军虽说不能和上四军比,可好歹也是禁军,岂是厢军可比的?要不是公子应承下知府大人,真费事操这心,说不得现在勉为其难罢。”

李清听了这话却笑了,虽然张叔口里是在抱怨,其实语气里透着压抑不住的自豪,本来厢军就没法和禁军做比较的;再说现在能把一个堂堂指挥使训得跟孙子样的,怎不叫这些做了几十年大头兵的老军汉觉得扬眉吐气!

不过口中却道:“如此倒是辛苦张叔、袁叔了,如今有小四他们帮手,你老二位平时便消停些好了,要不在附近寻个住处住下,毕竟军营的饮食不大好,再者,好些庄里的事情也好再说道说道。”

张叔一摆手说道:“这可使不得,届时误了公子的大事怎么办?小四虽从小在军营长大,毕竟不曾见多些世面的,再者如今连白指挥使都在立规矩,怕是小四嫩了些,一个不觉意的,伤了人体面却是不好。”

李清听了都想放声大笑,小白那家伙怎么了?难道不听招呼么?

究竟用什么招数才能让小皇帝乐得找不着北,这个现在还没想出来,不过既然定了人员得是江宁的厢军,那不训练可就不成

说战报上晏殊还使劲夸过他们,有曹孔目绘声绘色的的生花妙笔还能亏待了他们?别忘了人家曾经是神童来着,当然。绝对不会说出打了二次。

就现在厢军的摸样进京?那里可有十万禁军,人家能信就他们能灭太湖水寇?更关键地是要是被人知道是咱李清带领他们去的,岂不是人家要笑掉大牙?咱以前的好名声可就全砸了!

因此训练厢兵的事情马上就着手进行了,不过其实是张叔、袁叔马上着手进行,而李清么,当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想,而且通常得在床上想。

说起来自己也就是那几招,而且就从小四哥几个的精神状态来看。张叔和袁叔只怕比他李清掌握的还好些。毕竟他们曾经身体力行过了。而且老军汉们即便看不上江宁的厢军,对军营地感情还是很深厚地,所以一听这个事情,便主动请缨,“这些事值当叫公子操心么?交与我等就是。”

本来李清根本就没想让小白将军也接受训练地,他可不象王德显、高小公爷和石小公爷那样是武人世家,他老爷子虽然顶着将军名号。但从没上过战场,严格的算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武夫,只是图个官职罢了,象小白这样的公子哥,搀合进去干啥?

按说小白之前想和李清亲近,“仰慕”李清的青楼名声之外,其实也就想混进逍遥会,再者男孩子么。做些热血澎湃的英雄梦也是正常。不过上次在太湖上和莫风的弟兄干了一仗,本来已经叫他有些灰心了,可在李清家里听了老军汉在河北剿匪干得风风火火的故事。这热情可就又上来了,死活闹着要和厢军们一起操演,并保证他会乖乖地听话。

人家既然保证自己乖,李清当然也只能由得他去了,江宁能设市舶司,对咱以后的海盗事业可是大有益处的,这道理李清已经和莫风他们讲明白了,再者杜先生对李清之前在水云庄训练龙翔军的旧事也有些好奇,说是也要去见识,有杜先生出面,莫风一干弟兄支持,而江宁的厢军自然不用说了,要到皇帝面前去露脸,谁会反对?因此李清还真觉着自己去不去都一个样了,咱还是想些好法子罢,顺带继续睡懒觉。

小白将军现在绝对没有不乖,人家好歹是指挥,因此张叔和袁叔并没把他很折腾,不着痕迹的减轻了他的很多训练强度,不过这已经把小白将军累得个要死,而且还得继承他李清的光荣传统,必须和士卒同甘共苦在一个大灶上吃饭,所以好多天没到李清家蹭饭了。

踏春当然是在郊外了,要在城内逛那叫“血拼”,又有四个子弟跟车步行,这大车行得并不快,好在与张叔、袁叔一路闲话,感觉也没过多久,江宁城地南门已经历历在目了。

此时江宁地南门,可没有后世里中华门那么雄伟,再说当年李后主投降给宋太宗后,江宁城又奉令“坠墙三尺”,护城河也已经填平,因此不出南门,便可以看见李清今天踏春的目的地了---雨花台。

雨花台可是南京地一个标志性的地名,李清打小就知道,那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红色圣地,其实雨花台名称的来历,却无丝毫的血腥味道;雨花台位于南京城的南部,高度不过百米,在冷兵器年代,此地就是攻防江宁城的战略要地,因为顶部是平台状,而且山上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因此在三国孙吴定都的年代,这里叫石头岗、玛瑙岗;而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一个叫云光的高僧,到这里设坛说法,这家伙的口才据说非常好,好到以至感动上苍继而落花如雨,唐朝时期根据这个传说,把此地改名为雨花台,另外,咱中国又多了一个成语--天花乱坠。

而且雨花台上不仅有石头,还有泉水,陆游曾经就在这里煮水烹茶,并且认为这里的泉水不但是江宁名泉之首,还是天下第二,只可惜这江南第二泉在后世已经干枯,所谓的百年老店“二泉茶社”犹在,清甘美的泉水却再不可得了。

雨花台上树林茂密,繁花胜景,一直是江宁百姓踏春的绝佳去处,才刚出南门,便见有三五成群的人流亦和李清的大车一样,直奔雨花台而去,倒是人流中间或却见着裙裾飞扬来着,可惜张叔谈兴正浓,李清不大好将脑袋伸出去好好瞧瞧,吹口哨更是不可得矣。

没有春心的人自然不可同语,而张叔却是认为这些人都不可理喻,这春有什么好踏?要按他的想法这时节还正农活正忙的时候呢,不过还是咱公子是实在人,和那些人毕竟不一样些,没见着带着锄头么?(

最新小说: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江边的月亮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