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销售(1 / 2)

对张仲铭来说,月产十万石只是开始。

不过在地盘没扩大前,合适的晶池估计最多也就是这些老头想的数目的一半。

甚至一半不到。

估计在两个月内最多到三四万两白银的收入。

暂且也够了。

下一步得把宁海卫和威海卫还有大成卫,这些沿海卫所的地盘都拿下来。

得感谢大明崇祯年间的乱像,辽西等诸镇的镇将,基本上都形同割据。

家丁和军户,军田,基本上为大将私有。

吴襄在御前都坦然说三百万白银就养三千家丁。

崇祯虽然感觉愤怒,也不相信吴襄说的是真的,感觉这姓吴的是把自己当傻子来耍……但到了这种时候,皇帝早就拿武将没有办法了。

法度行于督抚而不行于诸将,诸将之令行于千,把,而不行于普通将士。

这就是崇祯年间的现实。

朝廷能肆意宰鸡一样的杀督抚大臣,但下旨杀个副将参将,就得谨慎小心,再三部署。

比如孙传庭杀贺人龙,就是小心再小心,生怕引发军伍哗变。

而诸将也是一样,他们处置自己麾下的游击,督司,守备,千总,把总,相对要容易的多。

但若哪个大将突然猪油迷了心,想要严肃军纪,把一群残害百姓的将士行之军法……

那军队哗变是肯定的事了,搞不好连自己性命都保不住。

这就是明末的现状,朝廷无饷,就无法约束诸将。

诸将不发饷,就无法约束军伍。

大家都统统摆烂,就只能越来越烂。

象眼前这几个卫所,明初时五千多人一卫,每个旗军隔五天训练一次,还有专门的操守官兵,日常训练不停。

战斗力强,装备好,一个百户有十个刀牌手,二十个长枪手,还有七十个弓手。

沿海这几个卫,随时能动员出一两万人的大军。

领着他们的都是洪武到永乐两朝的百战宿将。

那个时候的明军是真强,不逊色于汉唐。

但大明的强盛期太短了。

朱棣放纵武将,原本要考封才能袭职,不考封就直接袭武官职位,大量不合格的将门子弟开始窃居高位。

然后军律军纪不抓,武将开始把军人当奴隶驭使,强抢强占军户田亩。

这些在洪武年间掉脑袋的事,朱棣都默许。

这样一来军户开始大量逃亡,训练废驰,武备退化。

永乐初,就有大将丘福和十万大军在草原上被敌人全歼的惨事。

在洪武年间怎么可能?

到土木堡时,距离永乐年间也就不到二十年。

最新小说: 大明:嘉靖修仙啦 极品假太子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武成年后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年轻气盛八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