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谢晋,国宴上不谈这些,私下里再说。”老朱皇帝摆了摆手说道。
对于这个朱雄英,他是越发的喜欢了。
能文能武,要是再锻炼一下,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生在帝王家,那就不会有清闲日子了。
“燕王,此次漠北一战,乃儿不花大部已然被击溃,残元的朝廷找到了么?”老朱皇帝话锋一转,把全场的焦点再度放到了朱棣身上。
“启禀父皇,元朝余孽,在我军前线设有探马军司一职,部队每向进军深入,他们就会将元庭移位,我和颍川侯、长兴侯在前线征战近十月,到如今,还是没有头绪。”朱棣道。
原本气氛欢快的庆功宴一下子,变了感觉。
朱雄英心里也在默默盘算,史书上有记载,朱棣收服乃儿不花大部乃是明太祖第七次北伐。
再过个两三年,第次北伐,将会由蓝玉做首,一窝端了北元余孽。
只是...现在太子朱标活了,好些事情都不能按照正常的历史线来看了,其中的变数,变故,就需要用一些手腕来应对。
不过,这探马军司,朱雄英可是有所了解。
探马军司可不止是前线,他们有一部分已经渗入进了大明京都内部。
这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详细,但自己身处皇宫当中,只要留心观察,定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皇爷爷,孙儿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棣的眼神瞬间飘到了朱雄英身上。
奶奶的,你还有计?
你不是躺了年么!
这是躺了年?
老朱皇帝眉眼一紧:“但说无妨。”
“孙儿以为,探马军司,不止存在于边军前线,边军战士借由燕王、晋王二位叔叔节制,小来小去的战事部署都是二位叔叔的心血,但大规模的战斗预案,都是由朝廷兵部加众臣商榷定下来的,剿灭元庭,始终是我们北伐的第一大目标。”
“元人能三番五次的避开我方围剿,只可能是,京城内,有元朝余孽的耳目!”
朱雄英一番话,给在场的翰林院大学士吓了一跳。
也让在座的各位皇叔、皇子皇孙,都吓了一跳。
探马军司在宫中有耳目,这就相当于,人家把奸细都安插在你床上了!
“孙儿,此言甚过,尚无证据,怎可怀疑自家人?”老朱皇帝说道。
“皇爷若不信,尚可令四叔重掌锦衣卫,将宫中百官,查个利落。”朱雄英拱手说道。
现场气氛,再次降到了冰点。
“传令下去,命燕王朱棣,重掌锦衣卫,即日起,清扫宫中奸细!”
真传旨了!
朱棣两个眼珠子瞪得滴流圆。
自己的老爹怎么会这么听这小子的话?
那朱元璋,本该是杀戮果断,万万人惧怕的皇帝。
可在朱雄英和朱元璋的交谈之中,却看不出丝毫的戾气。
他是有多喜欢朱雄英啊!
“传旨下去,即日起,皇长孙与太子共同监国。”
第二道圣旨再下,全场所有人,彻底懵逼了,包括太子朱标在内。
他没想到自己的老爹会在这个时候让朱雄英入职监国。
还太早了吧,朱雄英不过才岁啊。
连个媳妇都没讨呢,就要监国?
“孙儿,谢皇爷爷!”朱雄英一个头磕在地上。
“免了免了,朕说了,你今年的跪拜礼免了,还有啊,皇太孙尚未立,你要好好表现才行。”老朱皇帝走到朱雄英的身前,轻抚额头说道。
朱允炆气的牙根直痒痒,坐上了监国的位置,储君的位置就是十拿九稳了。
难道自己这年来的努力,真的比不上一个苏醒半个月的小子?
他会治理国家?
晚宴结束。
这一晚,朝中翰林大学士,见识了皇长孙的赫然文采。
那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也彻底响彻京城。
这一晚,燕王朱棣重掌锦衣卫,一方面肃清内奸,一方面收集淮西勋贵的罪证。
这一晚,皇孙朱允炆找到黑衣僧人姚广孝。
这一晚,秦王朱?守在京城外,他想不明白,太子朱标怎会起死回生。
这一晚,大明内部暗潮汹涌,天,要变了。
......
【叮!您的烂铁鱼竿为您垂钓到了:《普通的玉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