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爷,你要说对粮食的品种改革,我想,当前的大明,应该没有如此的能人。”
“但要是,搞一些能够激励人心的政策,这个,你孙子我还是在行的。”
朱雄英故作深沉的说道。
“赶紧的,别卖关子,说完回去批奏折。”朱标冲着朱雄英笑道。
“皇爷爷,你可曾听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朱标和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名词,又长,又难懂,听上去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你爷爷我,打了一辈子的仗,不懂那些,你说说,那个家庭什么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制度。”
朱雄英淡然一笑,当年自己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搞得就是华夏五千年的田亩制度进化历程。
对于这方面,他可太了解了。
“咱们现在的田地,还是地主私有,虽然大明朝在建国初期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划分,不少的农民也都有地可种,但是...天下大半的农民,种的,还是地主家的地。”
“如此一来,又有几个佃户、贫农,会尽心尽力的种地呢?”
朱雄英一番话下去,朱标到没有什么反应。
但老朱皇帝,却是满眼惊讶的看着朱雄英。
这话说的不假,地还是地主的,即便是有洪武元年的土地大洗牌,那也只是针对地主们的,部分农民有了地,可佃户和贫农的问题还是在哪儿摆着。
农民的问题一天不解决,老朱皇帝的觉,就一天不安稳。
他怕啊,他怕自己死了之后,大明朝再出一个朱重。
到时候,面对危险的可是他的子孙后代啊。
若是他朱元璋一代能把三代人的事儿都做了,规矩好上下官员,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天下百姓,便再无起乱的可能!
“继续说。”朱元璋道。
“所以,我们要收回一部分地主家里的地!然后,重新按照每户的人口,去分派耕地。”
“保证,天下没有佃户,没有贫农,人人有地,人人有粮。”
“把每年两次的徭役赋税,改为一年一次,赋税金额不变。”
“派华盖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考察土地,判别出,每年适合做什么样的作物。”
“统一种植作物,保证人人有收成,年底有富余。”
哎呀!
朱元璋长舒一口气,这小子,从哪儿想出来的鬼点子呢。
听上去相当不错了,但是那些富裕了几辈子的地主老财,会那么轻易的就把自己手里的土地给你?
生抢地主的地,去分给佃户和贫农,他们是不造反了,那地主会不会联合起来造反呢?
老朱皇帝也向朱雄英提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
“我们不抢,我们,买,用市场价格倍的价买地,然后分给佃户和贫农。”
“只要是和朝廷签订了《土地交公》协议的地,每块地,朝廷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钱,作为种田的补贴。”
“如此以来,良性循环,那些不愿意卖地的,终究也会被我们的政策打动,那些卖了地吃到好处的,更是回对大明朝心存感激!”
朱雄英说出了自己的政治蓝图。
这政治蓝图,在当时小农阶级盛行的封建时代,就像是一颗格格不入的新星。
“好!这个想法太好了,可行性也非常高,这样吧,你回去拟一份诏书,把具体的措施方案都写上,朕明日下旨,具体实施操作,全由你来抓!”老朱皇帝脸上的笑意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