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哥哥身边的小厮伙计也有份,母亲准备了很多,所以他白开心。
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吃了一半了,眼神幽怨的看着母亲,像是再说,我还是不是你最爱的宝宝了?你怎么对我那么无情?残忍,无理取闹。
华母的回答,用眼神表示了我就是无情,就是残忍,就是无理取闹,你能拿我怎么样?潇洒的带人走。
留下了吃饱喝足的他,跟他哥哥,再次成为了妹妹的沙包。
又开始练了,练了一个早上的武功,下午又要听之乎者也的读书。
等他们都再大一点,就要上西洋学堂了。
那玩意流行,没办法。
时间匆匆,太清一下子就十岁了,勉强可以挤进校园。
父母塞点钱,去了外地读书,全家搬迁的那种。
父亲要两头跑,各种田产地契都在当地,只是为了三个孩子的读书,暂时离开,三个孩子年纪小,放不下。
大哥,岁。
二哥,岁。
太清小姑娘自己十岁。
三个孩子学习都很好,还供养着个丫鬟。
陪小姐读书。
也算改变了命运,成了初中生。
国家大力办学,国民政府建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学校。
作者也懒得考究,随便编的。
大哥,二哥,也差不多到了成婚的年纪。
自然是相熟的人家,早早的定亲。
谁让他们家算旧社会家庭?之前几代单传,对传宗接代有点顽固。
那个时代的悲哀,没几年,太清岁,大哥哥结婚了,娶了一个大脚媳妇,身体健康,人长的一般,但是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有酒窝,娘家跟他们家是世交。
算得上门当户对的婚姻,大哥哥跟大嫂嫂,感情上不是很幸福。
不太理解,但是大哥哥愿意教,大嫂嫂愿意学。
两人还算幸福,隔年给她生了小侄子,有了孩子,也算有了牵绊,未来怎么样?嫂嫂都算有了依靠。
那年她岁了,还在读书,但是没定亲,真的成了二哥口中无人敢娶的姑娘。
当然他二哥也没能幸灾乐祸多久,自己就娶了个彪悍媳妇,是蒙古人,性格泼辣,豪爽,长的特别漂亮,是那种明艳大方的美,不识字,也不会读书,但是管家理事是一把好手。
人有点固执,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上对嫂嫂恭敬,下对小姑子好。
太公公太婆婆,婆婆公公,那也是孝顺的,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