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辰时六刻(京城时间:),果如袁天罡所言,阳光普洒大地。
鞭炮声仍然此起彼伏。风一吹,扑鼻而来的除了凉气,还有浓浓的硝烟味。
秦府官家秦升又来催,秦历道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临走时,我也送他一个“红袋”。
红袋里面是一两银子,当作压岁钱。
高门大户自然不缺这点银两,但是,能收到这样独一无二的礼物,他还是很高兴。
因为,在这个年代有守岁习俗,却还没有“压岁”一说。收到压岁钱,我这个“红袋”对他来说
也就别具意义。
不仅如此,这“红袋”也有点来历。
我本来想送红包,只是唐朝没有纸币,钱庄又嫌用一两一两的银子兑换银票麻烦。
所以,不得已,只能送货真价实的银子。我针线活不好,缝制红袋就有点赶鸭子上架。
一开始,我还想去秦府找人帮忙,后来又一想,秦府丧期未满三年,带着红布过去,是为大不敬。
幸好我还认识高阳公主李青黛!
这事儿对高阳而言,连小菜一碟都算不上,一根咸菜丝儿而已。
我以为找她以后,她组织几个丫鬟缝几个就行了。
没想到,她却是自己一针一线亲自动手。
送那十几个红袋过来时,她眼圈都黑了,手上可能也没少挨了针扎。
我这样推测,是因为她以前见了我,都会和我握手。这次,我主动伸手了,
她却还把手藏在暖套里,说是天太冷,就免了。
而且,送下之后,就匆匆走了,没有像往常一样,留下来一起吃她的最爱-火锅。
我想,如果高阳今天还过来的话,一定让她过一个不一样的年。
当然,希望房遗爱不要跟着过来。
他要是来了,我倒觉得没什么,主要是李青黛会不开心。
李世民有二十一位公主,要说长得漂亮,堪称大唐第一国色的,非李青黛莫属。
倾国倾城,惦记的人就多。
这常常惦记她的就有房玄龄的二公子房遗爱。
房玄龄是国之栋梁,更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其实,李世民是有意把高阳下嫁的。
联姻对双方都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偏偏高阳不喜欢平庸的房遗爱。
李世民又比较疼她,就把想法暂时搁置。
房遗爱却不管这些,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打动高阳。
有些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据高阳所言,有一次他竟然用狗尾巴草编了一个绿环戴在头上,向高阳示爱。
高阳说她自己都被气笑了。
看他这样,以后就随他了,愿跟着就跟着吧。
我知道,还有另一条原因,房遗爱和魏王李泰走得很近。
这两年,李泰可是李世民眼中的头号红人,风头已然盖过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有另立太子的打算,早已不是秘密。
高阳和李泰比较亲近,自然明白什么人该拉拢。
“先生这春联就是写得非同凡响!”
我正想着这些乱七糟的事情,突然传来一男子的喝彩声。
不用说,肯定是李泰。
他这人总是人未至,声已到。
我赶紧出来迎接。这倒不是我趋炎附势,而是,我现在也在大唐的国土,有些时候也得随波逐流。
“魏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之至,有失远迎,请多海涵!”我行了个手礼。
“先生客气了,过年好!”李泰朗声说道。
“过年好,魏王!”我也回了句祝福。没想到,
我去年拜年说得“过年好”,李泰也学会了,而且,还用在我身上。
“先生,这对联是您的手笔?”李泰指着对联问道。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普天同庆
我回答是。李泰啧啧称赞。
其实,在我看来,挺普通的。在以前那个世界,过春节时,村里都贴这个。
“先生发明用红纸春联替代桃符,大唐迎春增添许多喜庆之色,青雀佩服之至。”
魏王弯腰施礼。
我也还礼,说了一些客套话。我知道他是面子功夫非常充足的人。
自己在形式上也得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