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二月初六(公元640年3月初八)晴
昨天,和小公主去探望李恪,我主要陪李恪聊天,当然,也是要借机观察李恪。
虽然,他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在自己遇刺这件事上总有意无意指向李泰。
而让我这个穿越者吃惊的是,小公主李明达利用自己的年龄不被李恪防备之优势,竟然也有收获,那便是在花园一个暗格里找到一个神秘的瓶子。当然,李明达心思细密,没有在李恪府上直接拿出来。而是,在回到我的照相馆之后,才取出来给我。
这让我比刚才她说的话还吃惊。原来,她不仅自己有意带我过去试探李恪,还借机搜罗证据。而且,看起顺理成章,她竟然好巧不巧,在李恪的府上拿到这神秘的瓶子。这瓶子上有神秘的文字,作为穿越者,尽管在大唐已经有些日子,我对繁体书写也已经适应,但是,大唐现在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的文字从形体上看,特别接近,让我去识别,简直没有可能性。李明达大约是个语言的天才,很明确告诉我那时突厥文,至于意思,她却不知道。
我和她边探讨《诗词三百首》边等待李半夏过来。今早,李半夏让人送信,说晚上要过来吃清蒸十大碗。这十大碗是我老家曹县的特色,在长安除了我便没有人能做得出那出众的口味。按李半夏的说法,我这里的十大碗比宫廷顶级美食都要强许多。我原本许诺她春节期间,再亲自给她做一次。没想到后来我给公主李青黛挡刀,意外受伤,在床上修养几日才好。后来,却又接连发生案件,这许诺也就一推再推。现在那些悬案仍然没有解决,不过,我还是告诉李半夏,事情再忙,也不在一时,就告诉她定在今晚。也是巧合,李半夏今天只需去皇宫面见一下李世民,很快就能回来。所以,我只能等她回来。
李明达看李半夏回来,打了招呼,便离去。虽然,她也在这里蹭饭,但是,既然李半夏带来李世民的命令,让她即可回宫,纵然得宠,她也不敢忤逆,只好悻悻而
“明达,这件事你不要对任何人说起,知道吗?”我看着小公主,严肃地说道。
小公主点点头:“放心吧,先生,我不会说的。”
李明达走后,我便拿出药瓶给李半夏。
李半夏跟着李靖去过边疆,也认出这是突厥文字,只是,她词汇量有限,并不理解真正意思。我又赶紧和李半夏带着药瓶去鸿胪寺驿馆向突厥公主阿史星罗求教。由于事关重大,阿史星罗这次没有阴阳怪气,仔细看了一眼,就告诉我们这竟然就是前段时间毒死宋遮的突厥禁药“死亡之吻”。阿史星罗问我们从何找到此物。不过,我们只能告诉他由于牵连甚广,目前还不能告诉她。
当然,我也理解她的心情。上次,在大理寺知道宋遮死于“死亡之吻”时,她就很震惊,毕竟这药在突厥是禁药,只有大祭司掌管,而大祭司地位不是高官贵族就能接触到的。“死亡之吻”能传到长安来,这背后的势力一定是非同小可。
难道李恪就是凶手?
我默默摇摇头,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因为,李恪要杀宋遮,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我甚至怀疑,这瓶药是不是李恪放的!李明达进一趟吴王府就能找到这关键要素“死亡之吻”,是不是太容易了?
我拿起那瓶“死亡之吻”,心中思绪万千。
看来,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
”
李半夏也是一脸凝重:“先生,难道说,李恪真的和突厥人勾结在一起了?”
我摇摇头:“现在还不好说,就算这药是在吴王府找到,只能说李恪有嫌疑。但是,半夏,你不觉得一切都太巧了。好像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需要什么,就毫不客气地给我们什么。坦率地讲,我觉得李恪恐怕是被算计了。现在有人故意往他这引导。”
李半夏闻言,目光变得凌厉起来:“难道是李泰?他竟敢如此大胆!”
我沉默不语,现在还没有证据,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
“这件事,我们还得深入调查清楚!”我对李半夏说道。
“先生,现在就咱俩,不用这么保密吧,您觉得这件事会是谁做的?”李半夏给我倒了一盏茶,问道。
我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哦?我洗耳恭听,看看先生高见。”李半夏妩媚地看着我。
“第一种可能,就是李泰做的。他想借此机会,除掉李恪,然后先解决自己的次要对手,即使有失误,被皇上发现,也不会伤筋动骨,为自己继续力量,赢得时机和太子掰手腕。毕竟,太子哪怕不受宠,在朝中的声望还是远高于李泰,得到像长孙无忌这样的实权派支持。”我看着李半夏,缓缓说道。
李半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个魏王!这岂不是打草惊蛇?万一引起皇帝的注意,岂不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笑了笑:“表面上看,万一如此,结果会不会好。但是,有些时候得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和向群臣展示一下肌肉。这样才有号召力。何况,李恪毕竟是前朝皇帝之女所生,受重视程度比不上嫡出啊!”
李半夏点点头。
我继续说道:“第二种可能,就是幕后黑手想借李恪之手,除掉李泰。毕竟,李泰是皇帝的爱子,若是出了事情,必定深究。倘若,再查出李恪,那就有人高枕无忧了。”
李半夏,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你是说,有人想一石二鸟?”
我摇摇头头:“我想,他想得更远,也许是想一石三鸟。”
李半夏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个人的心机就太可怕了。
李半夏朝我靠了靠,说她身上发凉。
闻着她身上天然的香味,我竟然很想亲一下。李半夏好像也感知到了我的变化,脸色一红,说了句“先生,再见”,就跑出了院子。我喊着:”半夏,十大碗!“。她边跑边回答:”我去接李青黛。”
我在宣纸上写下:李恪、李泰、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