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由检看好了,哥只示范一次 > 第016章 红薯+土豆=盛世?

第016章 红薯+土豆=盛世?(2 / 2)

朱由校这个激动啊,烤地瓜,炸薯条……嗯,这都是小事儿,能救国救民才是最重要的,实际意义甚至要超过火枪大炮。

或许有些夸张,但明朝要是早推广种植了地瓜、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因为小冰河期造成的灾害,以及历史的走向却绝对会发生改变。

徐光启看少年皇帝兴奋不已,搓着手在御座前来回急走,不禁微抿嘴角,有些好笑。

朱由校停下脚步,目光坚定,“今年春天,嗯,先在甘陕、河南、山西,还有直隶,推广种植甘薯。朕这便下旨,令各地官员督促进行,不得敷衍懈怠。若达不到标准,严惩不贷。”

“陛下……”徐光启赶忙起身奏道:“直接下旨似为不妥,还是交廷议为好。”

朱由校皱了皱眉,也不想和徐光启争论这个,转而问道:“徐爱卿,可知道土豆这个作物?也是长在土里,与甘薯较为相似,吃起来面面的。”

徐光启想了想,不太确定地答道:“臣记得万历年间进士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中,似乎提到地土豆,不知和陛下所说的是不是一物?”

地土豆?土豆?

朱由校也不确定,眼角的余光看到刘若愚表情有异,似有话说,便伸手一指,“有话就说,朕不怪罪。”

刘若愚赶忙躬身奏道:“奴婢好象听说过土豆,在上林苑似有种植,皇爷可命人取来辨看品尝。”

马铃薯又叫土豆,在明末传入中土,由于其品种上的特殊与罕见,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老百姓绝对吃不到。

而明代上林苑有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在筛选、培育马铃薯上有一定技术优势。

但它毕竟是服务于宫廷的机构,既不会大面积栽种马铃薯,更不可能将薯种和种植技艺传入民间。

直到明末清初,战乱导致上林苑荒废,那些“菜户”流落民间,土豆的种植技术才逐渐传播开来。

呵呵,原来土豆就在咱自家园子里种着呢,还瞎找啥,这可太省事了。

朱由校目光转向徐光启,笑着说道:“上林苑改为新作物试验场,由徐爱卿指导管理。另外,徐爱卿也不必去天津,且在京安心休养,并将有关富国强兵安民的策略写好奏上,还有你看好的众多人才,也一并推荐。”

徐光启看少年皇帝的脸色,知道事情已有转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已是大有实现的可能,心中欣慰,施礼告退。

看着徐光启退下,朱由校还是兴奋激动,坐在御座上面带笑容,憧憬暇想。

明末的民乱四起,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食”。

说得再通俗一点,谁吃饱了撑的,冒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

要是丰衣足食的话,别人劝你造反,你肯定大嘴巴子抽过去。

有病啊,吃饱了撑的,你丫的想害老子!

哪怕再退一步,不是丰衣足食,而是有一口地瓜粥喝,估计也没多少人拎着耙子、扛着锄头去跟官兵玩命儿。

地瓜和土豆呢,非常耐旱,产量还高得吓人。

和当时北方主要种的麦子比,高出几倍不止。

而象玉米、地瓜、土豆等外来作物,都是在明末传入天朝的,你说是不是天眷大明?

可惜的是,没人重视,没人督促着推广种植,反倒是让糠稀得了便宜,搞出了个吃地瓜啃土豆喝糊糊粥的盛世。

朱由校鼻中似乎闻到了烤地瓜那诱人的香气,脸上露出了傻傻的笑容。

最新小说: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极品假太子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年轻气盛八皇子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大明:嘉靖修仙啦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武成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