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底分歧已经明显,见面聊天往往也会话不投机,偏偏两个人又都是“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的人物,自然少不了唇枪舌剑一番,辛辣讽刺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抛开这些,私下里拉萨尔是明白马克思是一个智慧的人物,尽管他也会一时怒气冲天说一些有关马克思的不客气的话,但是那更多的是在宣泄情绪,而不是表达观点。
每当盛怒过后冷静下来,拉萨尔总会怀念起当初同马克思关系最密切的时光。
那时他们不仅仅会交流观点和看法,应对危机和问题,同样也会谈论些早年的经历,以此作为紧张的工作和讨论之余的消遣。
所以马克思当然会谈到俾斯麦,这个来自普鲁士乡下的高大青年容克是当时校园里的风云人物,酒会、舞会中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在他的身旁自然也少不了酒肉朋友和目不暇接的决斗,对于那时的俾斯麦,马克思是颇有些鄙夷的。
拉萨尔记得某一次谈话的时候马克思说那时的俾斯麦是“热衷于武力的浪荡子”,这话倒是贴切。
但是拉萨尔分明也记得,在进入柏林大学读书之前在波恩大学求学的马克思也曾经通宵达旦的豪饮,也因为观点冲突和那来自普鲁士的容克子弟用短剑决斗过......
每当拉萨尔揶揄马克思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事儿,不过也就仅仅是揶揄而已,毕竟,谁还没年轻过不是?
“但是,”
就在拉萨尔回首往昔暗暗唏嘘的时候,俾斯麦的转折来了。
“我那聪明的学弟却犯了一个糊涂!”
说着,俾斯麦翻开那小册子,指着字里行间的位置说道。
“你瞧啊,这里通篇都是德意志,“德意志的工人”、“德意志的无产阶级”、“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德意志的革命”!”
言罢,俾斯麦“啪”的一声合上那小册子,言语激动说道。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拉萨尔好像被什么击中了一样。
刚刚这一番话虽然出自俾斯麦之口,却是俾斯麦引用大诗人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话语。
在世纪中叶,席勒之于德意志各邦国民,就好似是世纪的周树人之于中国国民一般。
大凡能够识字读书的人,大约没有人不晓得席勒,没有人不能信口拈来几句席勒的诗句,所以席勒的这句话拉萨尔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而俾斯麦却并不打算就此停住,他继续开口道。
“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
“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
(求鲜花,收藏,月票,打赏,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