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您想问的问题是,我国的工业革命究竟是如何开展的?”
腓特烈反应了一下道。
“唔姆......“工业革命”这个词儿从你嘴里蹦出来,可是相当政治不正确啊!”
听闻自己便宜老爹的发话,威廉登时便把目光投向了他。
没错,即使在年,“工业革命”这个概念也已经出现了,虽然比不得后世那般家喻户晓,但显然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革命”这个词最早出现,乃是在成文于44年的《英国状况——十世纪》之中。
而这篇雄文的作者,便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位令普鲁士官方颇为咬牙切齿的人......
“工业革命?”
胡林翼不无兴趣的咂摸着这个词。
“您刚刚提到的蒸汽机、火车、纺纱机、轮船,都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成果!”
“愿闻其详!”
胡林翼的兴趣愈发浓郁。
“这是自由贸易的结果!”
腓特烈给出了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者式的开场白,而威廉知道,这一次腓特烈并没有说错。
就像历史教科书上反复提及的那样,工业革命极大的发展了生产力。
它使得人类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产更多的商品,为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的利润。
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初,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是非常惧怕诸如蒸汽机、纺纱机之类的新式机器流落到国外的。
当时英国订立了冗长而苛刻的法律,不仅禁止这些机械对外出口,同样也禁止外国人轻易接触到这些机器,甚至连报刊杂志上都不能对这些机器的细节进行描述。
更枉论刊登有关这些机械的绘图了,如此这般讳莫如深,大约只有保密成瘾的昭和日本可堪与之相比。
只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英国佬手里有了不得的机器的事情很快就被其他欧洲各国所知晓。
“工业间谍”也便应运而生,而这其中派出工业间谍最多的国家,便是普鲁士和法国。
应该说,普鲁士的工业间谍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时代。
普鲁士的工业间谍就已经搞到了包括珍妮纺纱机在内的不少英国机器的设计资料甚至实机,并且已经开始着手仿造。
但是工业间谍的能力终究还是有限的,真正让普鲁士的工业革命得以大规模展开的关键事情,其实是英国于4年代开放了机器出口限制。
因为英国人发现出口机器获取的利润更加丰厚,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的一大特点,便是可以用机器制造机器。
既然机器制造出来的其它东西是可以作为商品的,那么机器制造的机器为什么不能作为商品呢?!
就这样,大英帝国的“自由贸易”帮助了普鲁士开展了工业革命,那么契丹似乎没有理由不能把这个事情复刻一遍......吧?
(求鲜花,收藏,月票,打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