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崛起黑水1642 > 第三十一章 朝堂之争

第三十一章 朝堂之争(1 / 2)

塘报宣读完毕,大殿之内欢呼声一片,恭贺之声不绝于耳,崇祯的脸上也挂上了久违的笑容。虽然李自成祸乱豫陕仍是一块心病,不过那终究是疥癣之疾,却不似鞑子这般的切肤之痛。心情大好的崇祯,再无往日的苛刻寡恩,并未理会某些臣子的失仪之举,一直微笑看着众臣的欢呼举动。

直到众臣平静下来后,崇祯方才言道:“诸位爱卿,自老奴起兵以来,与我大明激战二十余载,大小战事不下百余。而斩首之数,多者数百,少则十几。唯有今次高桥一战,歼虏万余,还斩杀鞑虏皇族两人,俘虏外戚一人,实乃二十余年来之大胜。待到索虏首级、旌帜押送京师,朕当拜祭太庙、社稷,并昭告天下,君臣同庆。”

随即,崇祯举手止住正要称颂的众臣,继续说道:“然则此际松锦之围未解,数万边军粮饷断绝。今高桥新胜,边兵士气高昂,又获粮草。朕意以高桥边军辅以京营将士,乘胜进击松杏,联络松锦之兵,夹击鞑兵,解围松锦。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万万不可。”崇祯话语刚落,户部尚书李待问就急急忙忙地从班列中站了出来,阻止道。

崇祯酝酿良久,自以为是应对辽西战局的良谋,刚一说出就被人打断,顿时刚刚好转的心情不由得大坏,脸色很快阴沉下来。向李待问问道:“李卿,高桥大营里尚有粮草十万石,无需户部出粮,有何不可?”

李待问久在朝堂,对崇祯反复无常的性情早已习惯,并不惧怕,坦然答道:“陛下,粮草之事尚在其次。只是边军已经未发放饷银多时,又经此战,伤亡颇重。大胜之后,自当犒赏,经臣粗粗计算,仅仅四镇边军就需十余万银两发放。如今陛下又调京营参战,在京京营将士已有数年军饷未发,甲胄军械早已破旧,不堪使用,此次出征又需大量银两。户部银库空空,不知陛下还有多少内帑可用?若无饷银可用,臣不忧边兵不战,而忧边军兵乱。”

崇祯膛目结舌,脸色阴晴不定。他也知道皇帝不差饿兵之理,边兵闹饷之事多次发生,尤其是关宁边军为甚。可是锦州乃是国朝设置在辽西的军事重镇之一。它地处辽东湾西北,大小凌河之间,南十里是松山,松山西南三十里是杏山,杏山南十余里是塔山,东南四十里是海口,海口有运饷之仓,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地理形势非常险要。

锦州不仅是关内外连接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是宁锦防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着保卫关城、拱卫京师的重任。所以从内心来说,非到势穷之时崇祯绝不想放弃松锦,何况松锦尚有三四万精锐亟需救援呢!

可是他登基以来,江北连年大旱,暴民四起,后金虎视眈眈,烽火连天,朝廷早已不堪重负。今年国朝税赋重地苏松江浙等地大旱,秋税已经没了指望。他虽然节衣缩食,一再压缩宫内用度,用内帑体贴国用。可是自从他即位以来,早已将全国各地的税监、矿监收回。内帑入不敷出,早已用尽,内库内可跑老鼠。一万两白银已是难事,何况尚需二十余万两白银呢?

只是这个计策他已思索多时,岂会轻易放弃。崇祯喝退李待问,把眼光投向他最为信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可是一贯颇懂圣心的陈新甲,此时目光躲躲闪闪,始终不敢站出来为自己壮势。崇祯心中更是恼怒,直接点名陈新甲道:“陈卿,你为兵部尚书,你认为朕意如何?”

陈新甲无奈站了出来,低头嗫嚅多时才说道:“陛下,四镇边军奋战多时,师老兵疲,又伤亡颇重,可战之兵已所剩无几。京营之兵亦确如李大人所言,且精锐者多调往河南剿贼,可用者亦不多矣。臣以为,若是出动四镇边兵进击松杏,陛下不如下诏四镇总兵,询问出兵事宜。”

崇祯一听气结,自己堂堂一个天子,居然要为一出兵之事,与总兵相商,这陈新甲真是自己的好臣子啊!看这殿中大大小小的臣子,一个个吃自己的,拿自己的,却没有一个为自己着想的。原本想着陈新甲还能帮一帮自己,可连陈新甲也……唉,这殿中大小臣子百余人,朕还能依靠谁呢?

最新小说: 年轻气盛八皇子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大明:嘉靖修仙啦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极品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