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国姓窃明 > 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第58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2 / 2)

“本官便是沈树人,你们对本官要求的整顿,可有什么不满?但凡有道理,本官自会采纳,何必背后说人,这可不是君子之道。”

左右几百号矿工,都没见过沈树人,他们最多也就认识宋明德,闻言不由为王铁锤捏了把汗,怕他被清算。

王铁锤也是头铁,都到这份上了,他只是短暂腿肚子打转了几秒,就又不怕了,一咬牙说道:

“大人!咱不是不肯干活!实在是这么改太折腾了!矿坑里原先也没有路,咱就捡够两竹筐矿石,一根扁担挑了,直接踩着旁边的乱石坡上去了。

最多一两百步,也就把矿石运到坑外平地上。路虽然险些,好歹够快,监工要求咱每个时称挑十担,一天要挑够五十担,我这种力气大的,三个时辰就做完了!

现在改了缓坡,不让直接攀旁边的乱石陡阶,虽然说是将来可以推车,但走的都是盘陀路,绕整个矿坑三圈才到坡顶,加起来怕是要走两里地!这比原先远了五倍不止!就算推车一次能运得多,比挑担多好几倍,也快不了多少!

我们已经估算过了,只有原先就气力不济、爬不上这陡坡、原本就得绕路的瘦子,整顿之后才能运得更多更快。我们这种身强力壮的,爬乱石堆如履平地,根本用不上!”

王铁锤这番诉苦,外行人乍一听不太容易明白。原来,古代的矿坑,旁边的坡都是毫无整治的,直接就是一个天然的乱石堆,自然形成了一些台阶。

这种路很难走,但对于能挑着一两百斤重担爬台阶的壮汉来说,直接爬台阶出坑肯定快得多。

按照王铁锤刚才说的矿工工作量,一天挑五十担矿石,每担是两个筐,每筐只能装一斗铁矿石,一天就是十石、七千斤。

(注:斗是容积单位,不是重量单位,所以密度大的东西不能装太多。挑粮食一筐能挑五斗,大约七十斤,挑铁矿石一斗就有七十明斤)

这个工作量,等效于后世一个快递小哥,每天把七千斤货物,从一幢没有电梯的十层住宅楼楼底、分五十趟爬楼梯挑到楼顶。

对于擅长爬楼梯的壮汉,当然是走楼梯省时间,但对于体力不支的,当然走盘山路更安全。

沈树人一下子就听明白他们的诉求了,对于王铁锤这种天赋异禀、体力强健如履平地的人而言,矿山运输环境改良后,他确实没占到好处,还浪费了时间。

所以他也没有怪罪对方,只是心平气和地当着矿工们的面讨论:“你这么说,本官也不怪你,可你想过没有,这矿山你,有你这样体力筋肉的,能有几人?

这乱石嶙峋的坑壁,说是有台阶可以踩,实际上谁知道稳当不稳当、会不会塌陷?我就问你,去年一年,爬坑壁挑担运矿石的,摔死了几人?另外,有没有被活埋的?”

王铁锤一下子被问住了,也不得不承认:“这就不是咱能知道的了,咱只管干活!不过挖矿死人是常有的事儿,不摔死也有在矿洞里塌了死的,每隔几天不得死个把人!”

面对这个问题,还是旁边负责管理工作的宋明德站了出来,他一看就是喜欢定量管理的理科人才,数据很充分:

“道台大人,我知道,去年这光是爬坡运矿石,至少摔死了七八十个,这坑壁根本就没人去加固,都是矿石开采后剩下的石头、天然堆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最多爬坡的人多了,自己踩出一条路来。哪天一下雨,直接塌方都是常有的。

我说的七八十个,还是死了能找到全尸的,是摔死。去年还有十几个,是爬坡的时候直接整面山体都塌下来,直接活埋砸死、死无全尸,也没人去刻意挖出来。

干这一行的,哪天矿石开采到把上面的挖完了,骸骨自然就露出来了,也没必要刻意再打扰亡灵。”

明末的矿工,还真是生死看淡,被摔死砸死了,埋哪儿不是埋?既然是活埋在矿石堆里,就当是就地安息了呗。再挖再埋,纯粹是折腾。

沈树人听了这个数字,这才伸出两根手指,戳着王铁锤胸口数落:

“听到了没有!你是孔武有力、下盘稳健,干了这么多年都没出事,那些身体虚的呢?你就不管他们死活?你这种人怎么在这些矿工里有如此威望、让人服你的!”

沈树人这番话也是收买人心,所以说得中气十足,语音嘹亮。旁边其他一些精瘦的矿工,听了之后也都有些动容,开始理解道台大人是为了他们好。

沈树人也趁热打铁继续说:“再说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乱石壁的台阶、改成盘陀缓坡,就一定不能运得更快?

你们现在用的独轮车是装不了几倍,但以后车还是能改的!拉车的牲畜也能想办法换!说不定以后我们会在这盘陀路上铺铁轨、推铁轮子的车呢?是不是轻松得多?是不是能在铁轨上再加一点卡榫、防止铁轮推车往回滚?只要动脑子,那条路总有更好的办法。

但你们仗着体力好,直接挑担子爬台阶,却是没有长进的,今天你能三个时辰挑五十担,过几年你老了只会越挑越少!挑担子的技术也不会进步!配套的器具也没法再提升!这条路是一眼望得到头的!你们就准备挑担子运矿石运一辈子了么!”

一众矿工和管理小吏,被沈树人这番接地气的话一数落,人人都惭愧起来,发现道台大人原来并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真心为他们的安全着想。

一些见识少眼皮子浅的矿工,已经开始下跪哭泣。

“听说这道台大人也是天下名士、天上的文曲星,居然还能做事这么接地气,讲的道理咱大字不识一个的都能听懂。原先那些狗官,一个比一个傲气,鼻孔都朝天了,说出来的话一句都听不懂。”

沈树人也被这些波折搞得有些感慨,一个人走到矿坑边缘高处,俯视眺望这一切,若有若思。

宋明德跟在旁边,想方设法开导几句,说道:“大人,这种事情本来就要循序渐进,不必气馁。”

知县刘民生也不甘落后,连忙跟着劝:“大人,你为那些苦力着想,他们其实也未必懂得。以后再有其他的改良,不如直接以提升产量、提升钢铁质量为要。

这些苦力的生死,你这么重视,他们未必念你的好。再说了,如今这世道,吃不上饭的流民这么多,你用都用不完。

武昌府每年至少有十几万从北方沿汉水南下的豫、皖青壮流民,他们本来没饭吃也是要死的,挖矿死了一些,让其他要饿死的流民顶替上去干活,也误不了事。”

沈树人脸色一板:“是何言哉!亏你还是读圣贤书的!不管这些流民在北方过得多苦,他们逃亡来武昌,想靠卖力气安安分分在这儿混口饭吃,那就是武昌府的子民!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岂可弃去!”

最新小说: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大明:嘉靖修仙啦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年轻气盛八皇子 武成年后 乌鸦嘴传奇好的不灵坏的灵 极品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