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就开始跟少年讨论起少年和他姐的事情,一来二去,也知道了少年的名字叫周虎,她姐叫周雯,他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更是朝中一个大官。
然而,不知为何,他们家被满门抄斩,而他和他姐出去游玩,侥幸逃脱。
从那之后,他姐就带着他逃离了原来的城池,不知不觉来到了玉州,因为身上的仅有的盘缠花完了,她们为了躲避追兵,浑身涂上泥巴,化妆成乞丐,躲进了青玉城。
最后,在青玉城一待就是半年。
在听完周虎的诉说之后,张宁也说出了他的故事,少年听闻张宁要去报仇,便兴奋的变成一个小迷弟,想要追随张宁。
而后,两人在一番交谈之后,成为了朋友。
张宁为了把亏欠这姐弟俩的恩情还掉,便带着周虎出城寻找野味,而后就是两人大包小包的带着东西回来。
听着周虎的叙述,周雯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在烧兔毛的张宁,心里开始想一些其他的事情。
很快,姐弟俩把饭做好了,而张宁也处理好兔子,直接放到用石头叠起来的烧烤架,开始烤兔子。
“小虎,有盐没有。”张宁不敢去叫周雯的名字,毕竟对方出身书香门第,这没头没尾的叫出对方的名字,总显得不礼貌。
况且,周雯对张宁还带有一丝丝的警惕。
“宁哥,我们城北做饭都不放盐的。”周虎很直白的回答。
这让张宁很惊讶,连忙问道:“你们做饭都不放盐,味道那么淡还怎么吃。”
周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转身求助的看向周雯,而周雯却有些为难的解释道:“我们一般会加一点酒楼倒出来的泔水。”
“……。”
张宁没想到,周雯居然会这么回答他,这让他对城北这些贫民感到非常同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张宁由衷的感慨道。
可这句话却让周雯对张宁另眼相看,便暗子默默的重复着张宁的这首诗,可随着周雯念叨几次,周雯的眼中闪烁着一抹令她向往的彩光。
而一旁的正在留着口水,盯着烤兔子肉的周虎却不由得愣住了,下意识的说道:“宁哥,你这句诗做的真好,比我爹做的还要好。”
张宁却不好意思的摆摆手,随意敷衍道:“信口胡诌,信口胡诌,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宁哥,你这诗就这一句吗?”周虎期待的望着张宁。
张宁也不想打击周虎的那份期待,便问道:“你想听全诗。”
“嗯嗯嗯嗯。”
“好吧,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在张宁念诗时,还一边盯着烤架上的兔子,丝毫没有关心身边的姐弟俩。
一旁的周雯在默默的听着,心里却在一句一句的记着,可周虎却在念了几句之后,打起哈欠,露出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在张宁念完那首诗后,张宁也已经把兔子肉给烤熟了。
“好了,可以吃了,就是有点淡。”
本在昏睡的周虎顿时惊醒,欢喜的等待着,却满不在乎的说道:“有肉吃就行了,还管他淡不淡的。”
周雯也默默的坐到一边,等待着张宁给他分肉。
在三人吃饭期间,周虎不由得又问道今天张宁说过的话。
“宁哥,你真的能带我们离开这里。”
张宁没有回答,反而先看向周雯,周雯却默默的啃着兔子腿,似乎没有听到一样,但耳朵已经竖了起来。
张宁见状,知道周雯已经对他放下了戒备,心里不由得想起曾经的一句名言。
没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两顿。
张宁很自信的回答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带你们离开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