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粮食,主要来源于两种。一种是本土种出来,另一种是岛省和鲜国两地引进。第一种不必再谈,如果不出问题,领导也不会来找粮。第二种则相对复杂很多.....”
随着赵龚良的解释。
张帆逐渐对抗战时期小鬼子军粮有了清晰的认知。
连直播间绝大部分人也是头一次听说,抗战时期军粮原来是这么走的。
鬼子前后在华北、华中、及长江下游地区先后建立了:小麦协会,制粉联合会,采运社,米粮统制委员会(即“米统会”)。
又在各地先后创办了米粮收购处。
在小鬼子的统治下,鬼子商人常常以打压的形式,用超低价格从百姓手里强行‘买’粮。
然后以市价转运给小鬼子。
当然,其中不乏冒出众多我国的有义之士,在这种情况下以高价购粮,并秘密运送到红军,行为完全无私,就比如赵龚良便是这种人。
可这里说的,都是别处的红军。
师驻扎在晋西北,情况又不相同。
其根源就在平安县城,以平安县为支点,形成一种地图上的垄断,将师困在了里面。
“国内大粮行有三,一个属岛省,一个属鲜国,还有一个属小鬼子。因为平安县城的存在,小鬼子在地图上形成了阻断。导致岛省和鲜国这中立部分的粮行无法送往晋西。你们出不去,他们进不来,所以这里活动的粮行,只有小鬼子的:米统会。”
张帆听完,表情严峻。
难怪一直听老总在谈平安县城的重要性。
平安县城就像是地图上的一把钢锁,打不开这把锁,他们师还真就锁在里面了!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赵先生。请问,您有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您究竟需要多少粮食?”
张帆吸了口气:“一千吨!也就是二百万斤。”
二百万斤,可使红军坚持十天。
十天后,土豆也该收成了,刚好接得上。
“二..二百,万斤?”
张口就是百万斤,把赵龚良吓得不轻。
百万斤的粮食,这不找粮行根本没有办法。
就凭他这三个酒楼,能吃下百万斤粮食不被怀疑?这是不可能的。
红军缺粮,小鬼子自然也知道红军缺粮,这就是他们搞出来的。
这个时候有饭店要买百万斤的粮食,恐怕刚买几万斤,就已经被小鬼子盯上了。
张帆恳求的看着赵龚良:“良叔,能做到吗?”
赵龚良深吸一口气。
没有回答张帆的问题。
反而看向路本月。
“小姐,请问这位是咱们路家的姑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