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着去世之人仍然有戾气在身,想破棺而出。
这是非常不祥的征兆。
但现在的“扶龙上棺”,就简化了很多程序了。
只需要坐在棺材上,等棺材抬起以后就可以下来了。
徐爷爷的解释是只要在抬棺之时坐在上面的人相安无事,也就意味着棺材里的人是安心离开这人世间的,自然也不存在戾气和破棺而出这一说法了。
爷爷的棺材被抬到坪里以后,紧接着就是要正式装扮棺材了,“龙棺”也因此产生了。
“众位“金刚师”啊,抬起龙头装龙身啊,摆好龙尾显真龙啊”
“起咯!”
“香烛先生”徐爷爷开始念着一句句道语了。
不一会一条十几米长龙就摆放在棺材盖的顶上,龙头跟“奠”字这头在一块,龙尾恰好就是爷爷脚的位置。
听爷爷说起过,这就是“龙抬棺”,寓意着吉祥。
紧接着就是盖上“蒙棺布”了,“蒙棺布”一般是绣花刺绣,绣在绒布或者绸缎上,上面图案一般是双龙戏珠或者是盘龙飞凤等图案。
然后就是安放“镇棺塔”了。
“镇棺塔”呈长方形,其位置是正好卡在棺材盖中间凸起的地方。
何春听爷爷讲过,“镇棺塔”是在出殡途中如遇牛鬼蛇神来抢尸身,“镇棺塔”可镇压住这一切。
“镇棺塔”上面还伫立着一对“仙鹤”。也是寓意人死后可以驾鹤西去,成仙成佛。
这时原本的棺材就变成了一个拥有三层结构,颜色鲜艳,威武雄壮的“龙棺”了。
“何春,你快去取“龙须”过来!”
徐爷爷大声的跟何春说。
只见何春立马从堂屋里取出两条好长的“龙须”过来了。
“看来跟你爷爷学了不少嘛”
徐爷爷夸赞着何春来着。
“龙须”也就是白布,是出殡时众亲朋戚友得牵引着“龙须”向前走。
但爷爷说“龙须”是用来聚气的。
有了“龙须”聚气,众“金刚师”才有足够的气力把棺材平稳的抬上山。
这倒很有道理,棺材本身就很重,再加上安放在上面的“龙棺”和“镇棺塔”这些法器。
如果出殡路程较远,那单单只靠十六位“金刚师”是远远不能走这么远的。
所以这时候得靠众孝子孝孙一起发力,共同抬棺。
此时何春看着爷爷的棺材一点一点变成“龙棺”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逝去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龙抬棺”,而活着的人却一点都不愿意去“龙抬棺。”
“人生竟如此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