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想舒舒服服的享乐一辈子呢,可不愿意掺和进这个祸水里面去,因此顿时开始担心起自己来。
林晓这边变得愁眉不展,朱元璋这边的日子也不好过,此时他正强忍着自己心头的怒火,看着桌子上面厚厚的一打子凑章。
上面全都是劝他让赵王尽快就番的,而理由更是如出一辙,不外乎是国法纲纪,还有就是太子年长,亲王若不就番,对朝堂稳定不利。
朱元璋看的太阳穴直突突,他知道这些大臣们是什么意思,城里的传言他也知道,不就是担心他另立太子么?
天可怜见!他朱元璋一丝一毫这样的想法也没有,他不过是在老九身上,找到了久违的父亲的感觉。
他只不过想要,把这个一肚子稀奇古怪想法的傻儿子留在身边,让自己弥补一下这些年对他的亏欠,也让自己享受一下久违的天伦之乐。
可是这样都不行,他们还是一步一步的逼自己,逼着自己把这个儿子赶出京城,逼着自己当个孤家寡人。
朱元璋越想越生气,最后忍不住一把周翻了炕几,把奏章洒落了一地,然后仿佛一头孤狼一般,双目赤红的围着屋子打转。
吓的一旁伺候的宫人大气都不敢出,跪在地上手忙脚乱的收拾着地上的奏折,然后退在一旁,看着野兽一般的朱元璋。
发泄了好一阵子,朱元璋总算是变得冷静了下来,弯腰捡起一份奏章,坐在一旁仔细的看了起来。
过了许久~朱元璋把奏章扔在桌上,苦着脸长叹了一口气,这上面写的不错,在这么把小九留在京城,确实不太合适。
尤其是对他的大儿子而言,这是一件非常不合时宜的决定,要说对自己几个儿子的感情而言。
他最喜爱的就是太子朱标,因为那是他在草莽时候生下的儿子,更是他最爱的女人给他生的儿子。
他对朱标的感情,更像是一般父子之间的亲情,而不是皇帝跟皇子间的感情,可以说他对朱标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老父亲。
是理所应当继承自己家业的大儿子,所以在朱标一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把朱标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了。
所以在朱标十三岁的时候,他就把朱标立为了太子,并且给了他在朱家皇族当中无上的权威。
不但几乎把自己全部的大臣都分配给了东宫成为东宫的团队,更是选拔德高望重的正义之士辅导朱标,给他配备了超级豪华的师资队伍。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在朱标年仅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放权给他,让他亲自处理朝政,朝野上下都听朱标指挥,以至于后世人们称朱标是有史以来最有权利的太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刚刚听到朝野上下的谣言,看到满桌子的奏折时,朱元璋才会无比的愤怒,觉得自己这个大儿子实在是过于担心,觉得他不信任自己。
但是他冷静下来一想,觉得这确实也怪不得自己的大儿子,毕竟如今自己都已经这把年纪了,随时都会撒手人寰。
在这个时候突然留着另一个成年的儿子在身边,也难怪他会多想,何况即便是自己的大儿子不多想,他身边的文武百官也会替他多想,也会逼着自己表态。
想明白这些,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背着手走出门外,眺望着赵王府的方向,想着这几日度过的逍遥时光,嘴角不由自主的向上微微翘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