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时期的五人同行需提前报备开始。
任何一个朝代都对人口聚集有着相应的制约。
而聚集五十个人天天待在一起,那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但祝烛却是无所谓的一笑。
“《大明律》规定,无故聚集民众二十人以上,领头者鞭五十、罚银百两、流边五百里。”
“从者鞭三十、罚银一两。”
“若以此律论断,我现在就应该被抓去抽鞭子了。”
“但我聚集的可不是民众,而是乞丐!”
“有明至今,聚集乞丐、流民者不计其数,有谁被定罪了?”
朱元璋惊讶的看着祝烛。
“你这娃娃竟然还懂律法!”
祝烛耸了耸肩。
“明律严苛,谁敢不懂?”
“若不懂法,哪天被人砍了脑袋都不明不白!”
祝烛太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了。
上辈子的祝烛甚至通过了司法考试。
万一他要是被抓了,能请到最好的辩护律师估计就是他自己!
这一世的祝烛则更为看重法律。
毕竟洪武年间的天下实在太乱。
各种造反、邪教、异族、矛盾层出不穷。
为了天下安定,洪武年间的律法之森严,连秦律都得甘拜下风。
但凡说一句辱及他人父母亲族的脏话,就是十鞭子起步。
后世那些混迹于祖安的选手,放在大明妥妥的全都得被砍了脑袋!
所以在满足基本温饱后,祝烛第一时间就搞了本《大明律》,日日研读。
朱元璋很是不满的哼了一声。
“明律严苛?”
“咱倒是不这么觉得。”
“若明律果真严苛,又怎会被你这娃娃钻了空子!”
朱元璋愤愤的用指头点了点祝烛。
“咱倒是觉得明律还不够严苛。”
“还得再加修改,再加细化。”
“才能让如你一般的人老实点!”
祝烛无语的后退两步。
避开了朱元璋的口水喷泉后,方才反问。
“阁下觉得这是律法的问题?”
朱元璋当即反问。
“难道不是?”
祝烛摇了摇头。
“当然不是。”
“这是民生问题。”
“于在下看来,根本就不应该去设定专门的律法来限制乞丐。”
“倘若有的选,谁会愿意做一辈子乞丐?”
“朝廷更应该做的,是让大家都富起来。”
“让这天下没有乞丐。”
“而不是让乞丐不得聚集!”
朱元璋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