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早些年一直在打仗。
错过了所有子女的童年。
待到子女们长大,给他生了孙子辈。
徐达又奉命镇守北平。
偏偏他的儿子、女儿们都在应天府。
非但无法长期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甚至都没有逗弄孙儿的机会!
这是他第一次长期和一个孩子相处。
也是他第一次享受一名老者的幸福。
所以徐达更将祝烛当做自家孙子看待。
但徐达并非只图享乐之辈。
既然徐家已经不可避免的要和祝烛产生交集。
徐达便也不扭捏。
情愿将满腹所学尽数教与祝烛。
徐达的亲自教导,这可是徐增寿、徐辉祖这些徐达的儿子们都没有的待遇!
但,祝烛不知道啊!
祝烛脸上的笑容一僵,讪笑开口。
“伯伯,我还有别的事呢。”
学习?
学个屁!
跟明朝考公比起来,后世考公简直就是初升高考试。
祝烛真没自信卷过那些卷王!
而且未来文臣的生存环境过于艰难。
朱元璋隔几年就会杀一批文臣,朝堂经常大换血。
朱允炆登基之后会将包括徐增寿在内的所有与朱棣关系良好的文臣给杀了。
朱棣登基后又要杀一批朱允炆的旧臣。
未来二十年间,大明文臣每天都仿若行走在钢丝绳上。
一步行错、一阵风吹,就会一命呜呼!
祝烛疯了才会豁出十几年寒窗苦读,就为了往那漩涡里跳!
徐达圆眸一瞪,一拍大腿。
“就你事多!”
“咱上个月就说要教你念书。”
“结果咱都住进来一个多月了,给你的书你翻看过哪怕一眼吗?”
祝烛一脸乖巧的凑在徐达身边,赔笑解释。
“伯伯,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
“但我最近真的是太忙了。”
“您也知道,除夕期间是人流最多,百姓出手最阔绰的时间。”
“为了丐帮的发展,也为了帮众们的肚子。”
“我不得让他们赶在除夕之前赶到目标城市?”
“找谁弄路引,托谁发邀请,走谁的关系,打听溜进各个城市的法子。”
“这些都得我去盯着。”
“真没时间去学习啊!”
要是徐达逼着祝烛去做别的,祝烛早就翻脸了!
但祝烛却很清楚徐达是为了他好。
而且徐达的态度也不强硬,只是每天磨叨而已。
再加上吃人嘴短,祝烛也只能好声好气的解释。
徐达点了点头。
“咱知道你忙,所以咱都没催过你。”
“但丐帮的事不是都已经处理妥当了吗?”
“你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
徐达语重心长的说:“你才九岁。”
“你不能现在就决定把你的一生都奉献给天下乞丐!”
“现在不学习,你以后怎么考科举?”
“这可是当今天下为数不多能安全改变命运的机会。”
“即便你真的要为天下乞丐奋斗终生,多学学知识也是能让你受用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