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船长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毅然将船只转舵冲上岸边的淤泥中搁浅,搁浅之前,还组织舰炮齐射,摧毁了西岸这一侧的马穆鲁克炮兵阵地。
但即便是这样,全船人上岸后还是遭到了游牧骑兵的猛烈攻击。
如果不是两人莫名其妙的加入战斗,恐怕一船人都无法幸免。
尤其是作为漂亮女人的克勒曼夫人和莫雷尔小姐,自然清楚被俘后的命运是什么。
于是,在感激两个救命恩人的同时,两位美女对那个抛弃他们临阵脱逃的驳船指挥官也恨之入骨。
为了避免尴尬,李东果断扯开了话题。就这样,两人随便闲聊了起来。
加西亚中士则以笔直的军姿站在法国大美人身后,一言不发,完全是一幅护花使者的模样。
他们这次的交谈,与在土堡内和包括米歇尔上尉在内的法军官兵们聊天时不同,克勒曼夫人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见惯了大场面的她,对这种谈话驾轻就熟,几个回合下来,就基本摸清了李东的喜好。
当然,作为两百年后的外来者,李东也有他的优势,就是见多识广。
开玩笑,两百年后是什么概念?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只要有网络,你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时通话视频。然而在这个时代,人们的远距离沟通还要靠邮差,即便是最原始的有线电话都还没有问世。
所以交谈进行的还是非常愉快,唯一让双方感到不适的,就是法语的代差了。
毕竟李东使用的是又进化了两百年的法语,这让克勒曼夫人多少感到有些不适应,就连她身后站着的加西亚中士也不时的用白眼球在李东的脸上扫过,一副“你小子的法语是不是厨子教的”的表情。
……
两艘帆桨船顺水而下,再加上划桨,所以速度很快。
作为风帆战舰船迷,闲下来的吴巍自然不能放过刚刚到手的帆桨船。他把寒暄等应酬完全抛给了李东,自己则船头船尾的观察研究船只构造,并兴致勃勃的观看划船、操帆和掌舵,忙了不亦乐乎。
他的关于风帆战舰的知识基本上来自书本和模型。虽然他也去过朴次茅斯现场参观过皇家海军的“胜利”号,但那毕竟仅是个只供参观的景点,与眼前有人操作的现役船只相比,后者显然更有说服力。
帆桨船也叫排桨帆船。不同于纯靠船帆为动力的风帆战舰,帆桨船的两舷都配置有大量的划桨手。
帆桨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年时,发生在雅典与波斯之间的,被誉为“一切海战之祖”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双方使用的就是帆桨船。还有在著名的罗马与迦太基的海上争霸中,使用的也是帆桨船。
毫不夸张的说,在风帆战舰崛起之前,帆桨船是不折不扣的海战之王。
帆桨船的特点在于有帆有桨,无论是顺风逆风都可以航行,并且在接战时具有短时间内急加速的优势。
但是这种船的弱点也十分明显:即为了便于划桨,船舷低,抗风浪能力差;另外大量的划桨手,势必会增加船上有限的物资消耗。
这两个硬伤注定了她不适合远洋航行。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航海技术的进步,帆桨船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可以说,发生在年的勒班托海战就是帆桨战船最后的辉煌。
不过,古老的帆桨船在地中海却始终有着一席之地,这个状态甚至持续到了十九世纪。
这是地中海的特殊气候和海洋地理条件所导致的。
在夏天,频繁的无风期让单纯依靠帆来驱动的舰船航行迟缓。
而帆桨船则不然,无论顺风、逆风亦或是无风,都能够进退自如。
这对马穆鲁克和其他的北非海盗来说,无疑是打家劫舍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对那些因无风期而移动困难的大型帆船来说,蜂拥而至的帆桨船就是噩梦一样的存在。
这次缴获的两条帆桨船都是弗斯特平底快船。船长.米,两舷共有支桨和名划桨手,还可以搭载约4名步兵。主桅上是可以逆风航行的纵帆。为了便于运输,划桨手都坐在底仓,底仓上面加盖了木板作为船甲板。
虽然在李东的眼中,这船已经不算小了,但实际上这种弗斯特船属于小型快船,并不适合参加大型战斗。但也正因为其轻便快捷,所以常常被用来运送物资、军队和斥候,或者是当作巡逻艇使用。
这两条船都在船头配置了一门磅炮,没有侧舷炮和船尾炮。另外吴巍还注意到船头下方有一个小型的撞角。
……
就在李东和法国美女相谈正欢的时候,一个一身泥泞但又穿着十分正式的中年人急匆匆走过来打断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