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木匠皇帝在直播:众筹大明 > 第十五章:帝师论道(1)

第十五章:帝师论道(1)(1 / 1)

小地方,多数时间都是风平浪静,小地方如果时不时有大风大浪,那差不多就是乱世;

京城是天下中心,正相反,如果没有波浪,正说明狂风巨浪即将来临,最好的情况反而是,时不时来点小风小浪,京城人才觉得正常才安心。

自从杨左晕倒撤走之后,京城就比较安静,除了一些孤魂野鬼,没人再慷慨激昂,

一部分原因是,锦衣卫杀气腾腾,拉着十几个士子游街半天,然后送他们去几千里之外的青海;

看着十几个人,有痛哭流涕、有行尸走肉、有举头望天像狼一样嚎叫,却没有一个敢再说一句不敬的话,锦衣卫早就警告他们,想做英雄,就等着三族人头落地,也告诉他们,可以找人去问问三族人想不想做英雄;

还有一部分原因,京城的老人都明白,京城太安静才可怕,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但明白了又能怎么样?

作为大多数人的命运,从来就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能做的,只有祈求老天爷开眼,不要波及到自己,再念一句:阿弥陀佛!

作为老天爷之一的朱由校,跟帝师的谈话还在继续。

徐光启就关心种植的事,难得皇上召见,抓紧机会就问:“皇上,.臣手上的红薯太少,.臣也是接触不多,经验不足,担心没种成会耽误事,请皇上指点”,

朱由校安慰道:“徐爱卿,不必着急,朕已安排锦衣卫去福建和广东,也下令两地的官府协助,购买红薯,并且会请上几位有经验的老农进京,帮助你种植”,

朱由校就给徐光启解说红薯引进到大明的过程:

一种说法,引进番薯的第一人是陈益,据史料记载,陈益是广东东莞虎门北栅人,明万历年(年),他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今越南)。

两年之后的年,他冒着杀身的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偷偷带回国。然后在虎门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坟墓前购置了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

另一种说法,福建福州长乐县陈振龙,年轻时曾经考取过秀才,在考取举人不第后,陈振龙跟随着东南各省浓厚的经商风气下了南洋(东南亚)经商,“往来于闽省、吕宋(菲律宾)之间。”

直到陈振龙年近岁,救民于水火的意愿更加强烈,他在沉思了好多天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法子。年,在通过贿赂当地土著、得到番薯藤后,陈振龙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并在外边涂上泥巴。混过关卡后,历经七昼夜的颠簸航行,终于将番薯藤从菲律宾带回福州。

朱由校最后感慨地说:“爱卿,劳苦大众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人,你看陈氏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把红薯引进大明,这个比大多数念圣贤书的人,贡献更大,等爱卿种植成功,大面积推广之后,朕要给陈氏一个民爵!”

徐光启口呼:“皇上圣明,这红薯亩产几千斤,的确贡献巨大”

孙承宗是不了解什么红薯,像听天书一样:“徐大人,什么亩产几千斤,太夸张了”,

朱由校和徐光启相视一笑,徐光启回答:“孙大人专心于军务,对农事不甚了解也正常,红薯的确亩产几千斤,我正在实验,摸索经验后就推广,你要知道,皇上为了红薯,把皇庄都贡献出来,所以,外面说皇上那些坏话,真是居心叵测”,

朱由校笑笑,外面那些人,有些根本就不是人。

皇庄?孙承宗又是吃了一惊,又听徐光启说道:“孙大人,皇上还在外城买了很大的一个宅子,专门收养孤儿,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京城现在看不到流浪的孩子,这都是皇上暗暗在做,所以我现在相信,只有皇上才能中兴大明,其他人我一概不信”,

孙承宗相信徐光启不会说谎,这跟外界的传言完全相反,不禁在反思自己。

4岁的灵魂,不会听了几句好话就飘起来,朱由校:“徐爱卿就不必再替朕吹嘘,朕替天牧万民,就得让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甚至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朕发下的宏愿,希望朕有生之年能够做到,也期望爱卿能帮助朕”,

震撼!徐光启比较感性,立即跪下,孙承宗有点懵,但也立马跪下,口呼:“皇上,臣万死不辞,愿大明中兴”.

朱由校请他们起来,孙承宗却是坚持跪着说:“皇上,臣有罪,之前对皇上有误会,实在该死,请皇上治罪!”

朱由校又是亲手扶起他们,说:“朕上次跟徐爱卿就聊过,怎么判断一个人?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就做判断,会出现偏差,更别说传言了,朕只是一张嘴,东林党有多少张嘴?

没关系,误会会化解,但是有些人是故意的,他们已经失去良知、道德、操守和人格,眼里只有权力、财富和虚名,这才是纷争的根源,也是难解的矛盾。

今天,朕就跟两位爱卿聊聊,相互了解。”

孙承宗:“皇上,臣建议,还是要多上朝,跟群臣多沟通,纷争自然就会化解”,

朱由校摇摇头,直视着孙承宗说:“孙爱卿,你不太懂人性人心,上朝,大部分人第一个关心是什么?内阁,这是一块肥肉,眼红心热,他们会跟朕聊?,你上了多少个朝会,这是解决大事的地方吗?朕一直想不通,以前的皇帝,干嘛叫那么多人开会?

比如刚才红薯的事,如果叫那么多人,这事能办成?那些狗屁不通的人,就会站出来反对,什么劳民伤财,什么自古就没有先例,孙爱卿,你说要不要开朝会?”

朝会是什么鸟样,孙承宗清楚的很,但是不开朝会,又觉得没先例,这不又绕回来,千年的习惯,

孙承宗真的糊涂了,觉得脑子不够用。

朱由校为什么要花时间跟他谈,主要是为了辽东!

最新小说: 四合院:六二开局?不,嚣张开局 东北那些年的往事 scp:我编造基金会,收容登神 继承帝骑-从漫威开始变强 西方伪史揭秘:从荆轲刺秦开始 军工帝国,开局猎杀全球鹰 钟小艾请我去酒店,关侯亮平屁事 崩铁:曝光催泪场面,开局流萤酱 怒分拜金女,转身蛇精义母到家 航海:开局武器果实,我手搓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