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已经有高阶修士御空先行赶到秘境入口,所以李非卢改变“占先机”的计划特意放慢了速度,以免引起旁人的注意。本来大半天就能赶到的路程,他磨蹭了整整两天。
这两天除了空中各色遁光始终未曾停歇之外,也不时有海里的妖族修士破浪蹈海从他身边路过,有已经化为人形的大修,也有尚未突破结丹期保持水族原型的低阶妖修。其中大部分是成群结队的有序前进,乘坐各种各样的大型载人法宝,又或是栖身体型巨大的水族妖兽之上,估计是归属同个势力的修炼者;也有一小部分只是寥寥几位聚集在一起,应该是相熟的散修;极少数人像李非卢一样,独自赶路。
李非卢一路上运行吞虎诀,将修为始终维持在锻体重的境界,倒也没有人特殊在意他,不知道是吞虎诀太过好用他们没有发现他的真实修为,还是察觉了但也不认为一条“单打独斗”的练气四境的小鱼有什么伤害。
没人理他这件事的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就像除了极个别恶趣味的人之外,没有人会特意去踩死一只路过的蚂蚁,甚至可能会下意识地忽略掉。再者,此时所有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天空中那座金光闪闪的大门,哪还有心思在意其他的!
两天后,李非卢赶到金色大门下方附近的时候,视线所在已经聚满了人,这场面比前世春运的火车站还要壮观。这大门出现的位置位于摩诃海和听禅大陆之间,此时,陆地上、海上、半空中,到处都是各族修炼者。海岸线两侧形成了隐隐对峙的局面,陆地上和海上的修士站位泾渭分明,但同时彼此内部又分为各自不同的势力,彼此之间会流出一些间隔。
由于人数实在太多,场面难免有些纷乱嘈杂。此时,“咚~”一声雄浑厚重的撞钟声响起,余音浩瀚,久久不息。钟声盖过了在场众人的喧嚣,同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随着钟声一个身着灰色纳衣,面容清癯,一脸恬淡冲和的老僧从陆地一侧某处飞至众人中间,轻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贫僧四偈寺了空,有一言说与各位施主。不知可否。”
“当然可说,当然可说,四偈寺的仙钟罗汉大名鼎鼎,一手震仙钟号称渡劫之下无人可破,佛法也是精通高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了空大师有话可说,我等自然洗耳恭听。”陆地上一位不知哪家势力的精瘦男修起哄说到。要说这位了空和尚的震仙钟颇有名气不假,至于什么佛法高深,害,他哪儿懂去,平时修炼寻宝还忙不过来,哪儿有功夫研究什么佛法去,不过嘛,这些佛门修士不都喜欢听这些话,花花轿子人人抬,说几句恭维话总没错。何况人家了空确实有一定实力不说,主要人家是听禅大陆四大顶尖势力之一——四偈寺的修士,靠山够大,说话就是够分量。看来这次四偈寺的带头人就是这位合道境初期的了空大师了。
说到这就得说说听禅大陆和摩诃海的势力划分了。听禅大陆共有四家顶尖、十三家一流、二十六家二流、五十一家三流势力,不入流没人特意计算,粗略估计有上百家。不是说编撰的人粗心或者瞧不起不入流势力,只是三流势力都经常会被取代、吞并等等,何况不入流的势力。说不定今天这边刚有一群散修之类的聚集到一起,宣称成立了一个势力,过几天就被附近的势力随手“吸纳”了或者打散了,甚至这种小型势力内部资源分配不均自己就原地解散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所以不入流的势力数量变更很频繁,没办法具体统计。
摩诃海范围内则有顶尖势力三个、一流势力个、二流势力十九个、三流势力三十七个,不入流估计也在百家以上。虽然说摩诃海的势力看起来数量少,但是事实上每个势力的体量都相对较大,尤其是中低端战力,因为毕竟水族生灵嘛,某些种族比较能生养,一次一窝那种。所以听禅大陆和摩诃海的两个区域的总体实力是大差不差的。
甚至说“九陆海”十七个区域的总体实力,除了天元大陆和飞升海稍有高出之外,其他大家都差不多,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毕竟这是经过几十、上百万年甚至更久时间的沧桑变幻,最终稳定下来的局势。
李非卢回顾着之前自己从书上看到的相关信息。只是说了一些势力的创始人、建立的大概时间、所在的地点、发展历史以及宗门势力框架等等较为粗略的信息。毕竟他看的只是王雨绯书房的藏书,又不是什么天天更新的期刊报纸,书上倒是没有介绍各大势力具体都有哪些牛人之类的,所以他对什么了空大师、什么仙中罗汉之类的没有什么太大感受,只是知道肯定比自己强罢了。
了空所在的势力是听禅大陆“四顶尖”之一的四偈寺,四偈寺的创始人是福浅大师,天元修真界称其为“运势菩萨”。乍一看,这大师的法号寓意似乎不太好,但其实是有说法的。李非卢看的书中有一本叫做《天元轶事》,其中记载着一些天元界流传的趣闻。书中说这位福浅大师从小无论是世俗生活还是踏入修真界以后,都是顺风顺水,得到的仙运福缘不计其数,属于出门捡宝,闲逛遇见仙人洞府,打个嗝儿放个屁都突破瓶颈的“天道亲儿子”。所以这位大师自觉得天眷顾太多,与修真的逆天而行、夺天之功的本意不符,导致运极则衰生的悲剧,于是自取法号“福浅”用来均衡一下自身太深厚的福气。约十四万年前创建四偈寺,位于听禅大陆北部的福尽山。听听这山名就知道这位福浅大师为了散去福气,是煞费苦心。不过据书中所说这位大师前脚刚飞升仙界,后脚主持之位的继任者就把山名改成了福进山,可见修真界的佛门修士并不讲究“万般皆空”,还是在乎有个好兆头的。
四偈寺有四家下宗势力,分别为金刚寺、琉璃寺、无我寺、万法寺,与佛门四偈“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一一对应。
听禅大陆南部,也有一家顶尖势力。四法寺,没错,一南一北,一四法一四偈,不难看出这两家势力的创始人是彼此相识的。两人在刚刚踏上修真路时就已相识,又都对佛门的一些理念和功法颇为崇尚,一时间彼此引为知己。此后的修行路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人都彼此帮助,互相印证功法等,但两人后来在合道期之前对于佛法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分歧,而两人谁也没办法说服谁,于是便分别建立了四法寺和四偈寺,说是留下各自关于佛法的宗义,孰优孰劣留待后人评说。两人虽然理念有所不同,但是从未彼此敌视,只有对于佛法的论辩,从未有除此以外的争执,最终两人同时飞升仙界,在当时也传为佳话。
四法寺,十四万年千建立,创始人心恶大师。《天元轶事》上说这位大师为人至善,听说福浅大师的命名后,笑说你若是“福缘浅薄”之人,那我就该是“心念恶毒”之人了。于是自号“心恶”,修真界称呼其“善念明王”。四法寺所在的山谷的命名倒没有什么恶趣味,“护摩山谷”。其下同样是四家势力,“阿遮那寺”“毗沙门寺”“爱染寺”“月魇尊寺”,对应佛门四法“息”、“增”、“怀”、“诛”。
听禅大陆中部顶尖势力,登仙楼,七十万年前左右建立,创始人的雅号是玲珑仙子。话说,这名字有点恶俗啊,前世看的修真小说里,叫玲珑仙子的女修士没有一千也有百了吧。李非卢心想。《天元轶事》记载,因为此仙子还未修行时,俗家本名为李玲珑,因此修炼之后也便直接以此作为仙家称号。嗯,还是自己本家。
登仙楼所在的灵山名为仙引山,取“羽化登仙、仙人接引”之意。下辖势力三个:冯虚阁、春松山、华茂殿。
(冯虚:冯,读音pig,同平;冯虚,什么也不凭借)
听禅大陆西部,顶尖势力不斩宫。于七十六万年前创立,创始人一刀仙人。是的,命名就是简单暴力。据说这位专精刀法的大修士当年修炼时追求的就是不论眼前是何方敌寇,我皆一刀毙之,因此自号一刀仙人。并且,此人一生在天元界的争斗中,也在大多数时候都做到了,所以这个称号也就逐渐被承认了。也不知道这位老哥在仙界是不是还能一以贯之。李非卢表示很好奇。
《天元轶事》中介绍说他希望自己后世的徒子徒孙们可以不断壮大门派的实力,待日后门下行走江湖之时,其他人等一听到他们所属的势力,就自行退避,不敢招惹,不必挥出一刀,此为不斩。“不斩之刀,悬于人心”,即是不斩宫名称的由来。
不斩宫下辖四个势力……命名简单粗暴,不斩宫一殿、二殿、三殿以及四殿。嗯,挺好,李非卢表示简单粗暴到吐槽都无从吐起。总山门在一片灵气盎然的大平原,磨刀平原。不错,宗门建立在平原。颇有一番,“我就在这,哎,你谁要是不服我是顶尖势力的,来,你砍我来,往这砍!”的感觉。
不愧是玩刀的啊,霸气!李非卢由衷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