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纸鹤,四目表情凝重。
“嗯?不就是一只纸鹤吗?”众人都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
四目摇摇头,“荒郊野外怎么会出现纸鹤呢?这纸鹤,很像我师弟留下的标记。”
“千鹤道长吗?”林白想起,四目却是提到过他还有个小师叔,千鹤道长。
根据四目所说,千鹤道长,本名叫钟发白,瘦瘦高高的,留着浓黑的字胡。
严格来说,千鹤不是道士,而是府衙总捕头。
县衙里负责逮捕犯人的叫捕快。捕头在当时属于贱业,他们没有编制,不属于朝廷官员,没有参加科举等权利,顶多算是不入流的小吏,俸禄多少全看县太爷的心情。
不过千鹤的总捕头,是府里设立的,是比捕头更大的官。
因为前清覆灭,民国建制未久,山远地区仍是部分保留了从前的机制。
此外,千鹤武功高强,身怀走阴的茅山术,沟通阴阳,江湖人称阴阳判官。
“小师叔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了吧?”文才问道。
四目沉吟道。“你师叔本事不弱,又有官府身份,倒是不至于遇到什么危险。应该是在办理什么案子,这些纸鹤只是作为联络信号。”
林白听得颇为有趣,倒是想见见这位小师叔了,可惜缘分未到吧。
说罢闲话,众人继续行进。
这天来到一座小县城,经过一个叫豆腐坡的地方。
抬头望去只见一片清冷的空旷,遍地黄土,树木枯萎。路上偶尔也有乡民走过,面黄肌瘦,行色匆匆。
大抵当时的农民都是这样的吧,食不果腹还要背负苛捐杂税,林白也就没放在心上。
行至一个山庙的时候,看到一伙人围成一团。一打听,才知道是附近的乡民在山庙中烧香许愿。
一张仙桌上摆着果盘贡品,纸钱元宝。
面黄肌瘦的乡民跪倒在地,合十念叨,十分虔诚。
一个红鼻子道士手持桃木剑,挑起一沓灵符,空中纷飞。脚踏罡步,跳大神似的喃喃自语。
“这是在干嘛呀……”杨箐箐弱弱问道。
林白耸耸肩,“天知道了,不过见这一路上愁云惨雾的,应该是出了什么大事吧。”
只见那个道士开始作法,先焚香,再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