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李贺被骂的有些喘不上来。
“李贺,此事就不要再提了,二皇子的功劳有目共睹,更何况其行程中还有两位御史陪同。”宇文泰开口了。
“宋安”
“老奴在”
“传旨,封二皇子为楚王,所居府邸改为楚王府,暂留京城”
皇帝开口了,一言封王,宇文礼也很高兴,自己三个多月没有白跑。下朝之后百官对宇文礼纷纷表示祝贺。
“楚王殿下,过两天乔迁新居,下官一定前去祝贺”有官员说道。
走在最后的李贺则是冷冷地看着楚王宇文礼,他知道太子的劲敌出现了,楚王三月就拔除了太平教多个据点,安抚江南,尤其是在北方开战的时候,这个功劳足以很长时间内让皇帝宇文泰记住楚王。
“太子殿下”看着最后走出来的太子宇文护,李贺很想上去和太子说两句话,却被太子的一句话止住了。
“李大人,二弟新建功劳而还,大人还是不要太过为难他了”
“下官明白了”
“下官告退”李贺走了。
看着李贺远去的身影,宇文护也有些不舒服,李贺是支持自己的,但就是太过固执了。宇文礼说那些过程的时候自己就知道,肯定有不少的江南世家和江南官员向宇文礼宣誓效忠,但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弟弟立功,该开心才对。
宇文护又回到了处理事务的偏殿,弟弟立了功,自己也不能闲着,北疆辽西大军已经到位了,张瑾将军率领右卫大军在柳城下和扶余人大战三次,双方伤亡都不小,只能防守,而宇文士及大将军还在对峙北凉的奚族援兵,整个辽西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烧钱机器,三方将近四十万大军还有几十万百姓都在这个火坑里面焚烧,三方都在咬牙挺着,瞪着大眼珠子,就看谁先挺不住。
“每天都是催要粮草军械的奏折,河北各县的县兵都在慢慢抽调,要足足半年才能到达辽西”太子说着,慢慢处理着奏折,心里却还在想楚王的行程,江都、江夏、丹阳、吴郡、会稽、九江、豫章、巴陵。
将近小半个江南,一瞬间的冷汗席卷全身。擦了擦汗,宇文护继续处理奏折,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春闱”,每年参加科举的人才何其多,自己身边正是缺了这些人才的辅佐。
想到这里,他想起了一个人,兴业三年三月科举的榜首骆宾,此人才学超群,父皇也曾夸奖其文章,目前仍在翰林院熟悉情况,就是他了,人才还是要早接触,自己已经慢了二弟一步,可不能再拖着。
翰林院,“太子殿下到”
“参见太子殿下”翰林院众人行礼道。
“各位折煞我了,我是特地来拜访各位学士的”太子宇文护谦虚道,“来人抬进来。”
几名小厮抬着一箱礼物进入了翰林院。
“各位学士,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想请诸位帮我引见一个人”
“谁啊”“竟让太子殿下亲自来见”众人议论纷纷道。
“此人名叫骆宾,乃是兴业三年进士榜首,本宫有求于他”
“原来是他,难怪”有人说道。
“殿下,那人就在房内,我去叫他出来”又有人说叫出来。
“不可,有求于人当是我亲自去见”宇文护说道。
“殿下也太抬举他了。”有人不客气道。
说着宇文护进入了翰林院办公的房间,见一人在静静看着一份公文,便出声道:“阁下可是骆宾”
“你是”
“在下宇文护”
“原来是太子殿下,拜见太子殿下”骆宾赶紧起身行礼,却被宇文护拦下。
“骆先生,在下有事相求”
“殿下请讲”
随后就说一些辽西现状,希望骆宾能给与帮助。
骆宾也不客气,当即就指出了一条计策:“屯田,军队屯田”
“屯田?”
“对,表示我大周长久战斗的打算,另一方面多设旌旗,我大周辽西只有十万,那就宣称三十万四十万,逼对方增兵,再想办法骚扰扶余粮道,扶余转运粮食距离更远,逼得扶余不得不退兵,只剩下奚族人必然撤退”
“好”宇文护只觉得此人才华横溢,听完忍不住大叫声好。
“骆先生,在下请求骆先生辅佐在下为辽西百姓创造一个和平环境。”宇文护说道。
“臣愿跟随殿下”骆宾见大周太子殿下屈尊来此请教,也不推辞。
“多谢先生。”
“殿下言重了。”
二十岁的大周太子宇文护迎来了他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谋士骆宾。
骆宾,二十四岁,寒门出身,曾沦落到替人充当文书,后于兴业三年春考中进士,位居榜首,后为东宫太子宇文护礼贤下士召为东宫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