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穿越言情 > 御神真诀 > 第十二章 龙虎山千年悬棺 灵宝经绝世经典

第十二章 龙虎山千年悬棺 灵宝经绝世经典(1 / 1)

?无解,不知道暗藏多少秘密。所以这次能到仙水岩悬棺崖面壁,金良玉也觉得荣幸之至,而不觉得是惩罚。仙水岩临近泸溪河,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平展,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金良玉站在泸溪河岸边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这些岩洞低的六七丈,高的有十七八丈,最高的有上百丈。仰望着这些岩洞,金良玉心里想,岩洞里真的有棺椁吗,这么高的岩洞,棺椁是怎么上去的,是什么人死后埋葬那么高,为什么要把棺椁放到岩洞去?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他。好奇心驱使他现在就想上去看个究竟。但是以他现在的轻功,根本上不去。于是他使用笨办法,想攀岩上去,但是岩壁光滑无比,无处着力,根本爬不上去。金良玉找了一个高出泸溪河水面不到一丈的岩洞,到里面休息。这个岩洞一丈见方,里面平整,能避风雨,里面温度还要比外面低些,真是个休息避暑的好地方。小憩一会儿之后,金良玉找了些干草,弄了张床,他就准备在这里长期居住了。

午后,太阳高照,金良玉干脆脱掉衣服,跳进泸溪河内游泳,清凉至极。泸溪河水清澈见底,河底都是鹅卵石,人踩在上面十分舒服。喝几口河水,金良玉觉得比喝龙井茶还可口。金良玉静静地坐在河里,只露出一个头。透过清澈的河水,他看到成群的小鱼在他身边游来游去。河里的小鱼见金良玉不动,都纷纷围绕到他的身边,在他身上吮吸。终于有大鱼游到他身边,他用手上早已准备好的短刀,一个猛扎下去,一条大鱼就命丧他手。他高兴地从河里起来,生火烤鱼。鱼肉鲜美无比,果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泸溪河养出来的鱼都不一样。金良玉暗喜,以后有口福了。傍晚时刻,金良玉又到树林里找来了几株逐蝇梅,放在岩洞内驱蚊虫。晚上在岩洞内睡觉,听着潺潺的河水,斜望着满天的星星,心情十分舒畅。

金良玉现在心性大变,不再是当初在那个金公子了。金家庄毁灭,父母遇害,让金良玉成熟起来。以前父亲逼着他练习金缠刀法,他怕苦怕累,从没有认真练习过。现在他有大量的时间,他每天都反复地在演练那三路金缠刀法。他现在只恨《金缠刀谱》被陈天奇抢走了,要不然他就可以习全十四路金缠刀法了。

十多天悄然过去了。这一天,金良玉跟往常一样练完武回到住的那个岩洞,却发现里面站着一个人。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师父路长通。路长通看到他满天大汗,知道他练武没有松懈,心中甚是宽慰。金良玉看到师父也开心,说道:“师父,你来了。”路长通微笑着点点头,问道:“良玉,在这里可好?”金良玉笑道:“这里可真是洞天福地,好的很啊。”路长通环顾一下岩洞,说:“我就知道你肯定会选择这个岩洞做栖息之地,所以我就在这里等你。”金良玉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说道:“弟子惭愧啊,本来我是想选一处更高的岩洞做栖息之地的,只是弟子轻功太低,上不去。所以只好选在这里了。”路长通走出岩洞,站在泸溪河边上,仰望着泸溪河两边的悬崖峭壁。金良玉跟了出来,路长通对金良玉说:“想不想到悬崖壁上的岩洞看看?”金良玉说:“想,听说崖洞里面有棺椁,想上去看看。我还有一大堆的问题,想请师父指点。”路长通抓住金良玉肩膀,双脚一蹬,朝悬崖飞去。路长通不光内力惊人,轻功也是一流。抓住金良玉腾空而起,犹如老鹰捉小鸡一般。两人飞到了一处距离地面高度约十七八丈的岩洞。站在岩洞边上俯视下面,泸溪河蜿蜒北去,像一条玉带。看得金良玉头晕,他可从来没有站在这么高的地方往下俯视过。

该处岩洞两丈见方,岩洞内布满碎沙,岩洞的中间位置摆放着一具棺椁。棺椁是一根大楠木中间挖空制成,一头略大,一头略小,略大的那一头有一块封板。很显然,人死之后就是从略大的一头放进棺椁的,然后再用封板封死。金良玉心怀敬畏,看到这布满黄沙的棺椁,心中有千百个疑问,却不敢去触碰棺椁,更不敢说打开封板一探究竟。路长通以道教礼向棺椁鞠躬,金良玉也跟着行礼。接着,路长通长袖一拂,整个岩洞顿时沙尘四起。金良玉忙闭起眼睛,捂住嘴鼻。一会儿之后,金良玉慢慢睁开眼睛,看到灰尘渐渐落地,棺椁上的灰尘也吹走了。棺椁上有一道道大小不一的裂痕,那是岁月风化留下的痕迹。最出乎金良玉意料的是,棺椁上的封板打开了,露出了棺椁的内部。金良玉俯下身来往棺椁里面望去,看到里面有零碎的骨骼。那应该是这具棺木主人的遗骸了。金良玉还看到里面有两个瓷器、一个竹木器、一个玉器、一个纺织品具、一个乐器。这些器具从表面上看,应该是很久以前的,做工原始,和金良玉见过的瓷器完全不一样。金良玉问道:“师父,这具棺椁是什么年代的啊?”路长通从棺椁里拿出一个瓷器碗来,对金良玉说:“你能从这个陶器上看出这具棺椁的年代吗?”金良玉接过路长通手里的瓷器,仔细端详了一会。瓷器碗呈圆形,但不是很规整,青灰色,胎质细洁坚密,表面流水波纹饰。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瓷器碗上纹饰有的已经不清晰了。金良玉微微一笑,说道:“弟子对瓷器一窍不同,看不出是什么年代的。”路长通说:“我对瓷器也不通,我们请过景德镇瓷器名家刘永之来过龙虎山,让他对龙虎山悬棺里的陶瓷进行年代界定。刘永之看过这些瓷器之后,他说从这些陶瓷的做工工艺来看,是属于春秋时期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悬棺,也应该是那个时期的。”金良玉说:“春秋时期,很遥远了。那什么样的人会采取悬棺葬法呢?”路长通说:“春秋时期,龙虎山属于古越族人的聚集地,所以这些棺椁应该是古越族人的。仙水岩崖壁内,大大小小的岩洞内有许多的棺木。棺木大小不一,形式迥异,有较大的可容葬十余人的‘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现在你看到的这种‘独舟棺’;也有现今很常见的‘方棺’。”

金良玉说:“这里距离地面这么高,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把棺木抬上来的?”路长通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查遍史书,因为时间太久了,找不到任何记载。人们好奇,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棺木是悬吊上来的,有人说是用竹木搭架子抬上来的,有人说是修栈道上来的,有人说是从后山挖隧道上来的,甚至有人说是仙人做法升上来的。”金良玉问:“哪种说法是对的呢?”路长通说:“每种说法都有一点道理,每一种说法却都经不起推敲。所以说至今没有人知道这些棺木到底是怎么上来到悬崖壁的。”历代古人都没有想出个结果来,所以金良玉也没有再去多想这个问题。他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逝者都讲究入土为安,古越族人为什么要把棺椁放置到崖壁岩洞内呢?”路长通说:“古人各族有各式各样的奇特的葬法,为什么古越族人采取悬棺葬法,也有众多说法。有人说是让逝者坐化升天,有人说是对逝者的尊敬的表现,有人说是为了保存祖尸,还有人说是为了让逝者回归洞穴。至于那种说法正确,也没人敢断定。”金良玉再问道:“葬到悬崖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路长通说:“有人说是诸侯将相,有人说是文臣武将,有人说是部族首领,还有人说是修道隐士,也莫衷一是。”金良玉他站在岩洞口,望着前方的悬崖绝壁,心中千万个不解。路长通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处,说:“在众多说法当中,我更相信另一种说法。”金良玉说:“什么说法呢?”路长通说:“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复仇成功,灭了吴王夫差。越国胜利后,勾践将战死沙场的将士抬回厚葬,将这些将士入棺悬葬到龙虎山悬崖上。勾践这么做,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得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让那些勇敢的将士精神,永远照耀越国人。”金良玉听罢,觉得这种说法是比较可信,脑海中出现了吴越交战的场景。

路长通望着远处的高山,说:“龙虎山千年悬棺无人能解,更增添了龙虎山的神秘。特别是仙水岩这里的岩洞,还有许多人迹不及,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也引得人们纷纷猜测。”路长通仰头,指着远处一个一百余丈高的岩洞,对金良玉说:“你看那个岩洞,有一百余丈高。当今无人能上去,即使是师父也上不去。”金良玉顺着路长通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悬崖的最高处,还有一处岩洞,洞口长了一颗青松和一些矮小灌木。金良玉说:“那么高,除了神仙,无人能及了。”路长通呵呵笑出声来,说:“据传,有一个人上去过。”金良玉眼睛睁得大大的,简直不敢相信,人还能飞上一百丈多高的悬崖峭壁。路长通说:“这个人就是就是我正一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祖师。”张道陵是道教的创派祖师,被正一教后人尊为“祖天师”。提到张道陵,金良玉肃然起敬,路长通更是满面敬仰的表情。路长通说:“祖天师道法高深,上过那个最高的岩洞。传说,祖天师还在那个岩洞内发现了无字天书,祖天师看过无字天书之后,悟道成功,所以创立了道教。”金良玉内心的好奇心更重了,他说:“无字天书,还在那岩洞里吗?”路长通说:“没错,祖天师看过之后,并没有带下来,而是原样放回岩洞去了。多少后人想上去在看看那无字天书,却无人能再上得去了。”

金良玉看着那些岩洞,陷入了沉思。路长通问道;“良玉,在想什么呢?”金良玉说:“我不指望能有本事上最高的岩洞去,要是我能在这些高十余丈的岩洞自由上下,我也会十分满足。”路长通说:“我知道你的意思,只是练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都是要时间的。我看你资质不错,是练武的料。只要你吃的了苦,以后一定能成为高手。”金良玉说:“谢谢师父的鼓励,弟子一定倍加努力。”路长通点点头,面露伤感地说:“你知道吗,你第一次来龙虎山,跟你现在的心性有很大的变化。”金良玉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师父说这样的话,他也不明白自己心性变化在哪,他说:“弟子不知道,还请师父明示。”路长通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你自己并未察觉,但是我们却看得清清楚楚。你第一次来龙虎山,心情开朗,对龙虎山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新鲜感,心性大好。金家遭遇变故之后,你心性大变,内心有许多解不开的愁,你想偷无迹刀和消音剑去救龙吟,你想学会家传的金缠刀法,你想念你故去的父母。最大的心结是你时刻想杀了洪真,灭了天摩教,想为父母报仇。”路长通果然是得道高人,金良玉的想法,都被他看出来了。金良玉说:“是的,这些确实都是弟子心里所想。”路长通摇摇头,说:“心结,解不开就是心劫,是习武者的大忌。”路长通从胸前摸出一本书,说:“这本《灵宝经》是我正一教的经典,是修身养性的法宝。你有时间,可多看看。”金良玉双手接过《灵宝经》,是一本手抄本。路长通说:“《灵宝经》,也叫《灵宝五符经》,也有人叫《五符经》,也叫《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叫《度人经》。悟透此经,必定能让你心性转变,心情恬淡。心无杂念,才是习武的正道。”金良玉谨慎收起《灵宝经》,说:“师父说的是,弟子一定仔细研读《灵宝经》。”路长通看看天色已晚,说:“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说完,路长通抓起金良玉,一个飞身,下到了地面。

路长通走后,金良玉坐在栖息的岩洞内,拿出《灵宝经》,仔细阅读。《灵宝经》序言《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开篇即说:“玄古淳和,阴阳无纶,风不动条,云雨以期。万物自纵其心,苍生任道而行,上对天心,天人合气,吉凶未兆,不闻杀害,无惧其凶,不欣其吉,不见可否之言,不生是非之教,淳然不亏,峙然不损,推天任性,委地纵命,千万获所,莫伤其和。其和不伤,天地无主,无主而自化,不教之大训,保其命也。这是在告诉人们,万物自然生长,天人共处,莫伤天地人和,不可枉开杀戒。”

接下来,书中详细介绍了《灵宝经》的来由。经书中说,古神农氏衰弱后,诸侯相侵,战争不断。轩辕黄帝文治武功,战败蚩尤,取代神农氏成为新的天子。轩辕黄帝之曾孙帝喾,贤明通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助,得天地之心。于是有九天真王降临,授帝喾以《九天真灵经》。九天真金文,上开太上通天之气,下敷元生神祇之度,极混沌而为限,终地幽以生初,唯天真而造其涯,非上神启蒙,下贤不能达其际。帝喾自认为才能有限,不能通透《九天真灵经》,于是祭天神,将《九天真灵经》藏于钟山之峰,封以青玉之匮,希望以后有德有功有才之人能得到它。尧舜时期,洪水滔天,山坏陵崩,百姓受难。禹受命治水,开九州岛,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在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了洪水泛滥。功成之后,禹率领众人到钟山上祭祀上天,感谢上天助他治水成功,造福百姓。禹登上钟山封顶,得到了帝喾以青玉之匮封存《九天真灵经》。九天真王也现身,告诉禹说:“你的功德感动了上天,所以天人共助你治水。但是你十三年治水,劳累过度,恐怕命不久矣。”于是九天真王授禹于长生之道。禹得到《九天真灵经》之后,用他的智慧演解真灵经,撰写灵宝文,向世人介绍《九天真灵经》。禹在去世之前,将《九天真灵经》封在名山古函之中。

后来吴王阖闾开山伐石建造宫殿而获得《九天真灵经》。阖闾读罢,惊为天书,但是不知经书要义。于是遣使者带着黄金带前往鲁国,请当时最有学识最为渊博的孔丘解析《九天真灵经》。孔丘看过之后,对吴王的使者说:“此天官之灵蕴,大圣之所撰,上叙太和阴阳之气,下论道化养生之会,唯仙人能用其文,君王不能得其术。”孔丘告诉阖闾的使者,《九天真灵经经》教人向善,修身养性,绝非杀伐之气重的人能懂经书的要义。使者回到吴国,将孔丘的话告诉吴王阖闾。阖闾听罢,只能自叹福浅,不再请人解析经文了。于是他将《九天真灵经》封藏在神绾之中。后来吴王夫差在劳山得到《九天真灵经》,最终招来丧国之命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复仇,灭了吴国。勾践从夫差手中获得《九天真灵经》,他知道天授神书,唯仙人能用其文,君王不能得其术。所以勾践没有去多看《九天真灵经》,而是将它藏于龙虎山仙水岩的崖壁之内。直到八百年之后,张道陵祖天师来到龙虎山修炼,上去最高的岩洞内,才发现《九天真灵经》。张道陵道法高深,半仙半人,他用浅显的文字重新解析《九天真灵经》,写成《灵宝经》。金良玉现在看到的就是张道陵写的《灵宝经》,金良玉要是看到《九天真灵经》,以他目前的道行,肯定看不懂。

读着《灵宝经》,金良玉爱不惜手,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暗。金良玉生起火接着看。《灵宝经》第一卷,教人呼吸纳气之法。“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所以积阳生神。阴降到地,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积阴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则金玉可贵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气凝于空,则为瑞气祥烟;入于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盖金玉之质,虽产于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集阴阳、天地、自然之气为己用。日月之光,旦后用九,晦前用六,六九乾坤之数。金玉之气,春夏上升,秋冬下降,升降天地之时。金生于玉,玉生于石,石生于土,见于形而在下者如此。日中金乌,月中玉兔,月待日魂而光,见于神而上者如此。”金良玉看到经书中居然有“金玉”二字,与自己的姓名“金良玉”只一字之差,顿感惊喜。他认为自己与《灵宝经》有缘,定能读透《灵宝经》。经书中还介绍养生之法,教授益寿延年之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金良玉没有再去重复演练金家家传的那三路金缠刀法,而是按《灵宝经》书中介绍的方法练习呼吸纳气之法。练习之后,金良玉果然感觉心性渐明,手脚轻快灵动。有如此好处,他更加努力地练习。金良玉来到悬棺崖的时候正值盛夏,暑气减退,秋意渐浓,看到山上的树叶渐黄,他知道秋天来了。秋天过后,迎来了雪花飞舞的冬天。金良玉已经在悬棺崖度过了半年了。冬季到来,万物寂静,生命好像停止了一般。看着岩洞外飘落的雪花,金良玉却心情格外轻松。他拿起身边的一根树枝,跳出岩洞,跟着飞舞的雪花,金良玉再次练起了那三路金缠刀法。以前练习金缠刀法,金良玉都是记住招式,然后一招一招施展出来,招式都是一招施展完毕接着下一招,招式之间缺少灵动性。如今他再次演练金缠刀法,感觉大为不同,举重若轻,招式之间连接自如。金良玉大为惊喜,他没想到练习《灵宝经》内的呼吸纳气之法还有这般好处。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金良玉收起招式,定睛一看,原来是路长通。金良玉快步走到路长通面前,只见路长通身着棉衣,头戴斗笠。金良玉拍拍路长通身上的雪花,说道:“师父,我们到岩洞里说话。”两人进了岩洞。路长通看看岩洞四周,问道:“下雪了,冷吧?”金良玉笑笑,说:“还好,弟子扛得住。”路长通从身后拿出一打生姜,放在金良玉面前,说:“生姜性热,冬季吃些生姜,可驱寒避害。”金良玉收起生姜,在一边放好,说:“多谢师父关心。”路长通说:“我刚刚看你又在练习金缠刀法,刀法更加灵动、更加舒展了,看来你是下了功夫的。”金良玉说:“都是师父传我《灵宝经》,弟子按《灵宝经》上介绍的方法练习呼吸纳气,身心倍感舒服,练习起刀法来也感觉更加运用自如了。”路长通说:“《灵宝经》确实能让人修身养性,看来你已学会了呼吸纳气之法。”金良玉说:“弟子不敢说学会了,只能说是窥得一些门道。”路长通说:“道源既判,降本流末。悟其真者,因真修真,内真而外真自应矣。识其妙者,因妙造妙,内妙而外妙自应矣。”金良玉听出了了,路长通说的这一段乃是《灵宝经》里第三卷内的文字,说的是只有真的领悟透《灵宝经》,才能真正知其奥妙。路长通接着说:“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否领悟到《灵宝经》的奥妙,一来是看你资质,二是看你肯不肯下功夫,而我只是个领路人而已。”金良玉说:“师父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诲弟子,让弟子获益匪浅。”路长通拉着金良玉的手,说:“良玉,走,我们都外面练练,暖和暖和身子。”金良玉知道这是师父要向自己传授武功。

路长通面对金良玉站立,雪花落在他们身上。金良玉用手拍拍自己肩上的雪花。他本打算也用手去给路长通拍拍肩上的雪,但是他并没有看到路长通身上有雪花。金良玉仔细一看,发现雪花一落到他身上,即刻化成水在他衣服上流淌。这是路长通在施展“千斤榨”内功,内功由内而外散发,将雪花即刻融化。路长通念起口诀:“千金重的千斤榨,给你上起千斤法;身若泰山下生根,千金力大昆仑拔。”念完口诀,路长通双脚微躬立人字马,伸出双手,向左右两边吸力。飘落的雪花竟被吸入路长通的掌心,掌心的热气即把雪花融化,雪水从他掌心流下。金良玉站着五尺开外,都感觉到千斤重的压力压在自己身上。金良玉想逃出路长通的千斤榨,却感觉被巨大的力吸住了一般,怎么也逃不出去。路长通说:“良玉,你来攻我。”路长通用的是平常的声音对金良玉说话,但是借助千斤榨内功,声音让金良玉震耳欲聋。金良玉无力逃脱,只得进攻。金良玉使出他最擅长的金缠刀法,用第三路“攻字诀”,双掌直击路长通门面。但是,金良玉离路长通越来越近,感觉到路长通气功越来越强。在距离路长通还有一尺距离的时候,他周身好像有铜钱铁壁一般,金良玉拼尽全力,无论如何都攻不进去。金良玉攻不进去,想撤掌,却也撤不了,如泰山压顶一般,身体被死死压住。金良玉苦苦支撑,终于还是支撑不住,双脚撑不住,跪倒在路长通面前。

路长通收起千斤榨内功,伸手扶起金良玉。金良玉感觉千斤重的压力顿时没有了,身体倍感轻松。以前金良玉只是听说过师父的千斤榨内力惊人,这一次他是真的体会到了,果然非同寻常。路长通说:“千斤榨内功,汲天地之气为己用。气沉丹田,双脚生根于地,即可施起千金重力。”金良玉说:“弟子谨记师父的话。”路长通说:“刚刚你双掌已攻击到近我一尺的距离,可见你已经内力大增。一般人不可能在我施起千斤榨时近我三尺。”金良玉大喜,没想到自己功力已然大增。路长通接着说:“《灵宝经》教人呼吸纳气之法,看似平常,但是真正领悟到妙处,则是深奥无比。我千斤榨内功就是学习《灵宝经》呼吸纳气之法,然后领悟出来的。”金良玉大为惊喜,原来《灵宝经》就是学习千斤榨的法门,自己这半年来日夜学习《灵宝经》,所以功力大增。路长通说:“我看你内力大增,可见你没有偷懒。《灵宝经》精妙非常,你还需深加研习。”金良玉双手抱拳,向路长通拜道:“弟子一定不辜负师父的期望。”路长通拍拍金良玉的肩膀,说:“雪越下越大,你回岩洞去吧,我也回去了。”金良玉帮师父拍落身上的雪花,说:“师父,我送你一程吧。”路长通说:“不必了,天色已晚,等下你回来就看不清路了。”路长通转身即走,金良玉站着原地目送路长通走。

得到路长通亲授千斤榨内功,金良玉十分兴奋。金良玉本来都已经熟读了《灵宝经》。路长通说《灵宝经》是练习千斤榨的法门,他又仔仔细细地研读《灵宝经》,生怕有错漏。重新研读《灵宝经》,加上路长通亲授的练习方法,金良玉原先许多想不通的问题顿时豁然开朗。;

最新小说: 综武:悟性逆天,开局领悟者字秘 洪荒:截教首徒,三教合一! 我在修仙界登陆洪荒 仙凡之上 综武:庆国大皇子,杀敌成至高 从扎纸人开始证道长生 武侠:悟性逆天,九岁创真武法相 洪荒:收徒云霄,签到鸿蒙量天尺 我,大庆六皇子,开局请庆帝赴死 我,修仙全才,大大咧咧爱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