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681章兵不血刃得新郑

第681章兵不血刃得新郑(1 / 2)

几乎是兵不血刃,赵军便拿下了韩之国的国都新郑。

虽然有些意外的快速,却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的韩之国,可不是三家分晋之后的韩之国了。所辖区域,甚至连当年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曾经也算精锐的韩军,更是在战前就只剩下了三万人而已。

这样的一个弱小国家,别说是在如狼似虎的战国了,就算是在还算平和的春秋末期,也根本活不了多久。

当然,在历史上,韩之国要到公元前230年才被秦国灭掉,虽然依旧是六国之中最先被秦国灭掉的,但却也是在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是秦国没有能力灭掉韩之国吗?

显然不是。

之所以拖延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发起了灭韩之战,原因无非就是两个。

对外,秦国还没有做好一统六国的准备。

虽然在历史上秦国通过长平一战,已经基本消灭了六国重新崛起威胁秦国的可能,但因为信陵君合纵攻秦的关系,导致秦军实际上一直对直接面对六国攻伐还是有所忌惮。

自然,秦国也就将一统之事缓推慢行,试图采用蚕食的方式,逐步地纳地而不灭国。

对内呢,实际上在秦国的朝堂之上,除了军功集团、老士族集团之外,还有来自韩之国、楚国的,不可忽视的,一股甚至多股的政治力量。

这些来自韩之国、楚国的政治力量,往往以外戚的形式存在。

就比如被搬上了荧幕的芈八子,也就是如今的秦王的母亲,就是众人较为熟悉的外戚政治力量的例子。

只是,芈八子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如何暂且不论,与其他的外戚势力不同的是,芈八子因为出身的关系,显然并没有为他的母国争取什么利益。

但即便如此,白起在引水灌鄢都之前,还是特意派遣了使者前往咸阳,说明情况。

虽然当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能让白起这样的杀神有所顾忌,芈太后还是很有实力的。(白起本身也是太后的亲弟弟魏穰侯给提拔起来的。)

根本没有为楚国尽过一分力的芈太后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还心向母国的太后、王后了。

这也就能够理解,秦始皇帝为什么会下出「逐客令」这样令人费解的命令了。

作为千古一帝的嬴政,难道他会不知道秦国之盛便是始于客卿卫鞅吗?他会不知道逐客令会对秦国的国力进行削弱吗?

千万不要小瞧了千古一帝的政治智慧,也更别小看了一名君王要推行一项政策时候的决心。

同样是始皇帝,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桩桩件件,哪一项不是遭到了剧烈的反对?

可是皇帝动摇了吗?

没有!一点都没有。

可「逐客令」呢?被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李斯的一封《谏逐客书》就给轻松化解了。

什么时候始皇帝这么好说话了?

什么?那是始皇帝还没有一统天下,还听得见意见。

那攻打楚国的时候,始皇帝为何还是一意孤行要重用李信等将,而不是听从更多人的建议,以王翦为将呢?

显然,不是始皇帝听不听得进去意见的问题。

而是《逐客令》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了。

什么目的?

驱逐秦国朝堂上外戚势力的目的。

结合历史大事来看,这封逐客令的目的就会更加的显而易见了。

公元前239年,始皇之弟成蛟叛变,被诛杀,以韩太后为首的来自韩之国的外戚势力,被连根拔起;

公元前238年,嫪毐叛变,被诛,以

始皇帝亲母赵太后为首的赵国外戚势力,偃旗息鼓;

公元前237年,郑国渠案出,《逐客令》颁,旋即,《谏逐客书》出,逐客遂止。而其中,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吕不韦也是在这一年被罢相并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这样一梳理,问题就很明显了,始皇帝要驱逐的不是以李斯为代表的毫无根基的秦国客卿,而是朝堂上已经盘根错节的外戚势力。

确切地说,就是以吕不韦为首的残余势力。

因为他们的存在,结结实实地已经影响到了始皇帝一统六国的脚步了,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心,这些试图抱团取暖的外国势力,都必须清除出去。

而随着吕不韦罢相已成定局,自然始皇帝也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无畏的「牺牲」,趁着李斯的一片《谏逐客书》,始皇帝自然也就顺坡下驴了。

好在的是,这两个问题,对于赵括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

最新小说: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在不懂爱的年龄遇见爱 年轻气盛八皇子 大明:嘉靖修仙啦 [原神]全提瓦特都是我爹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极品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