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
荆州。
境内官道上,一支人数不多的官队,正在缓慢前行。
马车驶过。
石子乱飞,沙尘漫布。
马车中,坐着一家四口。
为首的一位中年男人,目光沉稳,不怒自威,浑身带着一股上位者的气息,即便是在舟车劳顿之下,他也依然气势不减。
在他身边,两个儿子打扮虽如富家子弟,却如军中长久待过一般,腰板挺直,即使路途遥远也并未露出半分疲态。
这时。
马车中坐在另一边的妇人伸手撩开了帘子,看了下外面,开口说道:“重,前方就是荆州城内,你辛苦了一路,先去找家客栈歇一下?”
“虽是来体察民生,也得注意休息,身体才是治国之本。”
妇人劝慰着说道。
荆州,是隶书湖广行省的一城。
但因曾被不少帝王在此地建都,荆州城的知名度非常广。
算是一处风水宝地。
这也导致,不少商队和学者,都愿意前来荆州游历。
不过这一次。
马车中来的一家四口,却并不是真正的商队或是学者,而是大明皇室。
马车里沉稳威严的中年男人,则是朱元璋。
他身边的妇人是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
两个儿子,则是长子朱标,以及四子朱棣。
至于马车外伪装成商队的护卫,则是应天府的禁军,因此一个个看着英武不凡,并不像寻常商队。
老朱家这一次出行的目的,是为了亲自查看三月份举国制造的大明宝钞,在湖广行省的发行程度。
任何一项国策的下达,都会伴随着利弊。
朱元璋也希望看到,大明宝钞的出现,对百姓的生活是否有负面影响。
不过,刚到荆州,也就是半个时辰前,他却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要歇,也得先把老汉家的事解决了。”
朱元璋严肃的说。
“刚入荆州,就遇上那老汉家中耕牛拦路,被这荆州县令张芹的小姨子打死,这可是咱亲眼见到的!”
“打坏耕牛,是绝了一户人家的命。”
“张芹能秉公处理便罢,不能处理,咱就将他处理了!”
说这话时,朱元璋脸色冷酷。
他体恤百姓,却不怜悯官员。
自建国之后,经他授意斩杀的官员,不在少数!
听到这话,太子朱标和四皇子朱棣也都被震了一下,都知道父皇对于官吏有多严苛。
太子朱标想松缓一下气氛:
“对了,爹,儿子想起来,在收到的民间信件中,还有提过这荆州城内人杰地灵,孕养的学者刚正不阿,甚至还有一位出身世家的秀才,专门为平民写状子,被赞为小青天。”
朱棣惊讶的问道。
“大哥,还有这种事?”
在大明朝,朱元璋建国初期便规定了,平民也可给皇帝写信,好让他方便体察民情。
但除了太子朱标,其他兄弟也没机会接触百姓递给皇帝的信件。
所以朱棣对此十分羡慕并好奇。
听到朱标的话。
朱元璋态度倒是缓和了一些,开口说道。
“这也是咱要你们兄弟好好读书的用意,读好了书,才能造福百姓,不管大官小官,懂得道理才能做事。”
他没读过几本书,所以对有学之士向来礼遇,再加上听闻对方是给平民写状子的,心中好感顿生。
“不过百姓的信,也不可尽信,从各个渠道收取上来的,难说没有官员或世家自己写的。”
真是饱学之士,又心中为民,朱元璋不介意亲自提拔对方。
就怕是个假的。
马皇后心思通透,想了个稳妥的注意,提议道。
“重,不如让那老汉过去,试一试这秀才,是否真心为百姓做事吧。”
她这么一说,马车里其他人点点头。
这确实是检验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
很快。
马车到了荆州街头。
此处比别的城更破败些,连城墙都上了年头,掉落一堆青苔。
抵达了信件中所说的位置,见客栈前确实有一还未开业的状子摊。
朱棣上前一问。
小二连连点头:“您问的是那位开状子摊的李秀才?今日都喝的酩酊大醉,宿在酒店呢。”
天色已暗。
老朱家四口人便住进了客栈,并给一同带来的老农也安排了上房。
隔日。
荆州街头。
魏无垠从客栈走出。
昨夜一抹白光带他穿越到了大明,并且绑定了“冒死直谏系统”。
只要他心怀正义,冒死直谏,天道就会庇佑他成圣!
世间无敌神鬼通那种圣!
届时说一言震退十万敌军都是小菜一碟!